名词解释:
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免疫学性质都不相同的一组酶。
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一碳单位不能游离存在,须和四氢叶酸结合而参与物质代谢)。 氧化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具有氧化还原功能的酶复合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能传递氢和电子的链式反应体系,亦称为电子传递链。 生物氧化(细胞呼吸):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活细胞中氧化生成水和co2、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储能,生成ATP的过程。
酮体:脂酸在肝内氧化分解时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通过脂肪酶的水解作用释放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运至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黄疸:胆红素为金黄色色素,在血清中含量过高时,可扩散入组织,造成组织黄染,成为黄疸。
肝的生物转化:机体对内外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化,改变其生物活性,增强其水溶性,使之易排出体外的过程。
肠肝循环: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在肝内转化成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循环的过程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从N末端到C末端
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二级结构:蛋白质中某一阶段肽链主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三级结构:蛋白质分子所有原子,即包括主链原子也包括侧链原子的空间排布。四级结构:蛋白质亚基之间的结合。 分子伴侣: 一类能介导肽链进行正确折叠形成特定空间构象的的蛋白质。
结构域: 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独立的球状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具有生理功能(超二级结构)
蛋白质变构效应:一些小分子的配体与蛋白质非活性中心部位结合后导致其结构改变,进而引起功能改变的现象。
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可导致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
等电点: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此时溶液PH成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模体、分子病、肽平面、氨基酸残基、肽键、亚基
全酶、酶原、必需基团、酶的活性中心、km、不可逆性抑制作用、变构调节、酶的共价修饰 简答题: 1. 脂代谢:
A体内胆固醇合成原料以及去路
原料:乙酰CoA,ATP,还原当量(NADPH+氢离子)
去路:1)主要去路是在肝细胞中转化成胆汁酸;2)作为前体物质参
与合成类固醇激素;3)被氧化生成维生素D的前体7-脱氢胆固醇 B酮体生理意义:
1能透过血脑屏障以及肌肉的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和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2)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2. DNA的生物合成
A DNA复制特点主要有哪些?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主要特点: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半不连续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为模板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DNA,一股单链来自亲代,另一股单链从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都和亲代DNA的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B逆转录酶是什么?为什么逆转录酶是一种多功能酶?
逆转录酶是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它兼有三种酶的活性:RNA指导的DNA酶活性,核糖核酸H活性,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性
C什么是冈崎片段?合成结束后冈崎片段是如何连接的?
DNA复制过程中,2条新生链都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领头链合成连续,随从链不连续分段合成,这些不连续片段称冈崎片段。冈崎片段经过去除引物,填补空隙,再有DNA连接酶连成完整的DNA链。 D原核真核DNA复制的异同
相同点:聚合酶基本性质相同 复制过程基本相同 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双向复制
不同点:
原核生物 1个复制起点; 起点可连续发生复制 酶和蛋白因子不同 真核生物 多复制起点 全部复制后才可开始下一次复制 酶和蛋白因子不同 末端需端粒和端粒酶
3. 糖代谢
A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1)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保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2)补充肝糖原(通过三碳途径)3)维持酸碱平衡 B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迅速提供能量 2)机体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 3)是某些细胞在氧供正常情况下重要供能途径如成熟红细胞和白细胞、骨髓细胞等
C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为核苷酸的生成提供核糖2)提供NADPH2.1作为体内多种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2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与生物转化或者生物合成有关3)维持GSH的还原性 4)具有杀菌作用 D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主要来源:1)食物经消化吸收入血的葡萄糖和其他单糖 2)肝糖原分解释放的葡萄糖 3)糖异生使非糖物质而来
主要去路:1)氧化功能 2)转变成其它糖以糖的衍生物 3)合成糖原4)转变为非糖物质5)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域由尿排出血糖
4. 蛋白质生物合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