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无锡市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D 解析:12月17-24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 2. C 解析:发射当日是 12月17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但直射点还没到南回归线,北极圈上还没极夜现象,极昼现象没扩大到南极圈,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北京太阳高度很小,上海昼短夜长。
3. A 解析:30°附近应该是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太阳直射点偏南,应为1月前后。 4. B 解析:30°附近应该是副热带高压带,其南侧为东北风,故该图代表的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
5. D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时间向深秋推进,红叶最佳观赏区的范围不断由400的以上山区扩大到200 m以上山区直至全市,范围逐渐扩大,说明气温越低,范围越大。
6. C 解析: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地区应该比北京气温较高一些,位于北京以南的地区。
7. C 解析:四地中海陆间水循环最活跃的地区必然是降水最多的地区。 8. A 解析:M处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大洋东岸,应该是寒流经过的地区。
9. C 解析:水库所在谷地的地质构造是背斜,背斜成谷的主要原因是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
10. A 解析:皱褶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的由地壳运动形成的。
11. D 解析:8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低低低”模式。
12. A 解析: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导致我国生育率过低,人口老龄化加速,性别比例失衡,劳动力不足。
13. C 解析:从图中折线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化水平一直最高,但城市化的速度(折线斜率)很多时候低于美国,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4. C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一般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有可能导致城市环境质量恶化,但在城市化后期,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城市环境不会持续恶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已经很低。
15. D 解析:山区聚落一般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山间盆地或河谷地带,但一定是河谷中髙于洪水位的地方。
16. D 解析:山区农业生产既要有经济效益,又要有生态效益,只能是在树种的选择上进行优选,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既可以保持水土,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17. C 解析:沪宁杭工业区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鲁尔区工业并非“鱼米之乡”。
18. A 解析: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沪宁杭工业区煤炭和铁矿资源不丰富,鲁尔区也没有铁矿资源,市场广阔和科技水平高是它们的优势,劳动力并非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因素,而且沪宁杭地区劳动力也不短缺。
19. D 解析: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与制冷剂如氟利昂的大量使用有关。
20. D 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是四个植被区,是按照单一指标——植被类型来划分的,植被之间是逐渐过渡的,不会有明确的边界,整体性是自然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
21. D 解析:甲、乙、丙、丁四区域对应的气候类型分别是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22. D 解析: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周转快,投资大,舒适度高速度快,运费高,安全性较好,运量大,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23. B 解析:兰新高速铁经过的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 24. D 解析:如图,兰新高速铁路不经过西藏地区。
25. D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雪线上升,冻土区减少,冻土界线北移,耕地面积不仅与自然条件有关,其面积变化最终还取决于人类活动。
26. A 解析:减缓全球气温升高的措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27. A 解析:分析四图餐馆分布特点可知①最主要集中区是四川及东部地区,②最主要集中区是湖南附近及东部地区,③最主要集中区是广东及东部地区,④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
28. D 解析:图示餐馆分布特点是在原发源地基础上向全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地区扩散,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29. A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的部分工业从2.0跨越式发展到4.0实际上就是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必然带来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
30. C 解析:制造业转型升级,主要是指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形式上、规模上的变化。
二、 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31. B 解析:“磁暴”现象是指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磁场。 32. A
33. B 解析:我国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34. B 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可利用的资源种类越来越多。 35. A
36. B 解析:土壤盐碱化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导致盐分在土壤中积累的结果。 37. A 38. A
39. B 解析: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的“用工荒”更主要的是产业升级后一些技术工人缺乏以及工资水平低引起的。 40. A
三、 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41. (9分)(1) 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1分) 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1分) 极夜(1分) (2) 全球定位系统(或GPS)(1分) (3)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 (4) 大牧场放牧业(1分)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第(1)题,联系热点考查南极的主要自然特征,大气能见度的好差与天气状况有关,晴天能见度好,南极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晴天多,且南极海拔高,空气稀薄,对能见度也有影响;极地考察一般选择在当地极昼时,但此题是考查光学仪器的天文观测,因此在当地极夜最好。第(2)题,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够对某地的三维坐标进行定位和监测,并能对某物体的行动轨迹进行跟踪定位。第(3)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澳大利亚大陆既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澳大利亚热带草原带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该地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42. (7分)(1) 临江水运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空间大,地价相对较低(任答三点得3分) (2) 分散南京城市职能;有利于缓解主城区人口、交通压力;缓解南京江南地区的环境污染(任答两点得2分) (3) 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加强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高端、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1) 据图及材料信息可知,江北新区建设的区位条件可从交通、地理位置、政策、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2) 根据题目提示,江北新区的建设是为了缓解南京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那么其发挥的功能就可以从新区和卫星城镇的功能考虑,再从缓解南京城区的城市问题考虑。(3)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产业结构、产业层次、技术更新改造等方面进行,另外,可持续发展还包括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3. (8分)(1) 光热资源充足,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棉花生长和采收;有灌溉水源;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任答三点得3分) (2) 水资源更加短缺;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2分) (3) 赞同。理由: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可以促进农业发展;调整水资源分配,改善生态环境。(或反对。理由:易造成河流下游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咸海水量减少;可能导致下游土地荒漠化)(3分)
解析:(1) 可以从图中及材料信息总结得出结论,一是气候,乌兹别克斯坦地处内陆,与我国新疆气候条件类似,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种植;二是灌溉水源,图中可以看出,该区由阿姆河、锡尔河为棉花生长提供水源;三是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2)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农业,一是缺乏水源,二是易导致土壤盐碱化,乌兹别克斯坦作为缺乏水源的内陆国发展棉花种植对生态环境是主要压力。(3) 赞同与否,都要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来考虑,都要从河流上游和下游考虑。 44. (6分)(1) 钢铁工业(煤炭工业)(1分) (2) 水土流失(1分) 洪涝灾害(1分) 水污染(1分) (3) 东部城市带具有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中部城市带具有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优势。(2分)
解析:(1) 图中显示附近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所以工业部门应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主。(2) 长江上游为山区,中游为平原,下游为我国工业集中的工业区,所以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及水污染。(3) 上海为中心的东部城市带属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优势多表现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武汉为中心的中部城市带区域属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图中显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等方面。
2017年扬州市学业水平第一次模拟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B 解析:由东八区向西经过十六个时区到达西八区,故西八区的时间由东八区的时间减去16个小时可得到10月16日15:30(17日7:30可理解为16日31:30);第二种计算方法是,由东八区向东经过八个时区到达西八区,故西八区的时间由东八区的时间加上8个小时可得到10月17日15:30,但此方法向东越过日界线(180°附近)需减去一天,故为10月16日15:30。
2. D 解析:飞船飞行期间,据图中信息可知应是从10月17日7:30至10月18日下午,此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在向南移动,越来越接近1月初,地球越来越靠近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线速度和角速度越来越快,注意是公转不是自转,因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北京和酒泉在北半球,都是昼越来越短,北京和酒泉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故D正确。
3. C 解析: 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活动频繁,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地球两极极光现象增多,不是全球; ②地球上出现“磁暴”现象,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因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也会受到干扰;④两极的极夜极昼现象与公转过程中黄赤夹角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
4. A 解析:太阳黑子的多少与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少,则说明太阳活动弱,因而耀斑爆发频率减少; 太阳活动高峰年,应减少户外活动,防止皮肤受到伤害;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也小;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下一次应是2024年左右将再一次出现太阳活动高峰年
5. B 解析:图中各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②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部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升高。
6. D 解析:①代表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人造烟幕可以增加吸收①;地面的直接热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②表示的是地面辐射;大气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而③代表大气逆辐射;四川盆地因多云多阴雨天气,故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故太阳辐射中到达地面的部分少。
7. 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此时,北冰洋上气压偏低,而周围大陆,特别是亚欧大陆上气压较高,说明北半球为冬季,结合晨昏线与70°N相切的位置判断时间应为1月份左右。
8. D 解析:因此时为1月份前后,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故A、B说法错误。根据①②等压线分布情况,画出风向,但要注意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不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①地吹东南风,②地吹西南风(偏南风)。
9. A 解析:据图7中信息分析可知,甲为沉积岩、丁为喷出岩、乙为侵入岩、丙为变质岩,“大窝凼”洼地广泛分布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属于①的过程。 10. B 解析:球面射电望远镜主要工作原理是接收来自天体的无线电波,A项地形起伏小显然不对,该工程选择该地正是利用该地盆地地形,地形起伏大的特点;B项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河,便于雨水下渗,该说法比较有道理;C项人口稀少,维护成本高,不应成为工程建设的原因;D项海拔高,晴天多,利于观测,说法不成立,因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晴天少,阴天多。故B正确。
11. B 解析:读图,根据气压带及风带位置,可以判断①代表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位置偏北,代表夏至,同方法②③④三图代表的日期分别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12. C 解析:图④中气压带代表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是炎热干燥的天气。 13. B 解析:根据风带的风向可以推断,d处洋流方向自西向东,b处洋流方向自动向西,所以该处洋流为顺时针方向,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度。
14. C 解析:北半球寒流都是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即由北向南,故选C。
15. 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老龄化现象农村较城市严重,而一般来说农村经济相对城市较为落后,人口出生率较高,因此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口迁移引起,即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
16. A 解析:“全面二孩”政策逐步实施后,出生率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会提高。老龄化问题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但不会彻底解决,“三低”的人口增长模式不会因政策而改变。
17. C 解析:根据统计图可知,春运期间人口流动的方向是双向的,主要表现为城市打工者返乡,另一方面一些人到城市旅游,从流入城市来看主要位于东部,但也有像重庆等西部城市,因此流出和流入地区分布不可能一致。
18. B 解析: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一般只有在特定的地区,特定的历史阶段才可能是政治因素或者社会因素、环境因素。
19. D 解析:一般而言,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而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的交通干线附近,故甲、乙功能区分布是住宅区和工业区,因该城市布局合理,工业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故该地风向最可能为偏南风。
20. C 解析:钢铁厂应建在交通便利,盛行风的下风向, ①处显然不合理;大型仓库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方,水源是否充足并不重要;信息产业园,属于高科技企业,布局在大学城附近较为合理;食品加工厂一般要求接近市场,地价不是主要因素。
21. D 解析:据图分析③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可知,③地属于畜牧业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很小,商品率很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乳畜业。
22. 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②地区农业生产特点是: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差不多,接近50%,而且商品率很大,应该属于混合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经营粗放不正确。
23. A 解析:环渤海城市群,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淡水资源不足。图中显示这两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见图例),水(海洋或内河)陆交通便利。
24. C 解析:中三角城市群应继续加强西部地区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但并非依托资源优势;中三角城市群靠近东部沿海地区,应大力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环渤海城市群依托位置优势,继续打造沿海外向型工业基地的建设;环渤海城市群可调整产业结构,限制能耗高的重化工业的发展。
25. C 解析:高铁规划东部稠密、西部稀少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但我国是西部地区人口迁出比东部地区多。
26. A 解析:高铁主要功能是客运,故④说法不正确。
27. D 解析:考察活动可能包括许多方面,但围湖造田是对湿地的一种破坏行为。
28. B 解析:引江济汉工程的影响可能包括许多方面,直接的和间接的,积极和消极的,但不可能解决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问题,其他选项据图分析都有一定可能。
29. C 解析:分析①②③④四种说法,①邻近长三角地区 、②成本优势明显,主要是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确实具有优势;作为一个示范区,得到国家政策支持是必然的,而皖江城市带不具有科技优势,其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30. D 解析:A项提高城市化水平,不会加快逆城市化进程;B项提升科技水平,但不会成为制造业研发中心;C项跨省人口流动应减少,而省内人口流动会增多;D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化发展,该说法正确。
二、 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31. A
32. B 解析:一般而言,高空与低空气压相反,从热力角度看,近地面气温低则气压高,而高空则为低压。 33. A
34. B 解析: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35. A
36. B 解析:人类活动可以加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但地震、寒潮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37. B 解析: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森林火灾、但人口分布状况不必借助遥感技术。 38. B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与生活消费水平等呈负相关的关系。 39. A 40. A
三、 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41. (7分)(1) 长(1分) 由赤道到两极(1分) 乙(1分) (2) 流水侵蚀(或流水溶蚀)(1分) (3) BD(1分) (4) 湿地萎缩(或沼泽地面积减少)(1分) 退耕还湿(或建立湿地保护区、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1分)
解析:(1) 7月,我国由南向北昼渐长,由南向北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布规律,峨眉山山麓地带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3) 城市内涝就是地表径流大,不能迅速排出,故形成原因只可能是降水多,下渗减少。(4) 三江平原沼泽地面临的问题主要就是湿地萎缩(或沼泽地面积减少),解决办法有退耕还湿、建立湿地保护区、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42. (9分)(1) 干旱(1分) 地下水、冰雪融水(任答一点得1分) 乙(1分) 深居内陆(1分) (2) 太阳辐射(或光照)强(1分) 昼夜温差大(1分) 土地荒漠化(或土地盐碱化)(1分) (3) 培育优良品种、打造优势品牌、加强精深加工、加强交通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1)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故干旱成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和冰雪融雪。(2) 导致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的气候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由于过度开垦等原因,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3) 于田的红枣产业要取得更大的综合效益,主要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几方面考虑。
43. (7分)(1) 洪涝(1分)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1分)中游围湖造田(1分) 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任答两点得1分) (2) 技术(1分) (3) 共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应。(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1) 长江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功能包括防洪、发电、旅游、航运、灌溉、养殖。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包括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中游围湖造田等。(2) 武汉“光谷”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3) 工业集聚的好处一般包括减少运费,降低成本,共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总体生产能力等方面。
44. (7分)(1) 新疆综合经济区(1分) 水资源短缺(1分) (2)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沼气等);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节约能源(如更新设备、降低能耗;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三个方面任答两个方面得2分) (3) 原料(1分) 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废弃物利用率、保护森林资源、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1) A位于新疆,B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缺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2) C为华南地区,E为华东地区。华东、华南地区常规能源短缺,解决办法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总结。(3) 伊春作为林都,布局家具厂应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分析伊春市开放式生态工业园区构想图,其优越性主要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