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生命味——有感于哲学层面的《金瓶梅》
朱一华(中国古代史研一)
如前两个星期一样,我早早的来到了模拟法庭,期盼着早一刻聆听陈东有老师的教诲。前两次陈老师分别从文学和经济的角度解读了《金瓶梅词话》,陈老师通俗易懂的话语及幽默横生的风格深深地感染了我,今天听了陈老师从哲学角度的解读更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讲座开始陈老师便直指中心议题——“不可否认,《金瓶梅词话》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但也是一部道德说教之作。”在陈老师看来执著的道德说教是作者创作始终的追求,所以终其一书在表面的对当时生活细节的直白描述和大量性描写之下都在追寻道德方面对人的劝诫以致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接着陈老师又娓娓道来题目中出现的”酒色财气“四字,个中的独立性和联系性听起来明白可辨。对此,我们自己也应该有深深地觉悟,戒贪酒、戒贪色、戒贪财、戒使气应当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更要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中。我们绝不倡导禁欲主义更不违心的宣扬钱财的无用,我们要理性的把握一个“度”而不是误入歧途且一错再错。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当是每个人人生定位的标尺。
《金瓶梅词话》道德说教的哲学基础同它对理学和宗教的选择一样,并不专注于一,有用则取,目的上表现出十分的功利,所以诸家种种,很是复杂;但是陈东有老师丝丝入扣的解读将其表述的清晰明了。具体而又简约的说就是以下四个方面: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和节欲观,寡欲以养心;道家的“道法自然”,寡欲以保身、养生、养亲、尽年;杨朱一派适(节)欲顺生观;从先秦到汉代儒者提出的天人相通、天人合一观。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人也都知道,这些哲学基础又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命题。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金瓶梅词话》也是在孜孜不倦的探寻与认同中国传统哲学的广阔性与可行性。
《金瓶梅词话》本不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其道德说教以中国哲学的传统命题作为自己的基础。其目的不在于维系或弥补或重建传统的道德伦理,而在于关注人,关注人自身的命运。所以,这部作品才会具有超越文学本身的魅力而独具哲学内涵。我深深地领悟到处理生命与欲望之间关系的合理性,肯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性;是何等的紧迫,何等的重要。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思考的人生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