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 (8)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 2.生产可能性边界
OY
X3
K
X2
K1
·
X1
Y2
Y1
OX
L
L1
F Y3
图2|4
埃奇沃思方框图
2.生产可能性边界
Y Ymax O Xmax
X
图2-5: 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Y B
A
O B’
A’
X
图2-6: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三、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的模型 3.H-O定理
Y B
EB · A
· EA O B’
A’ X
图2-7: 封闭条件下的均衡
图2-8: 自由贸易时A国市场的变化
三、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的模型
图2-9: 自由贸易时B国市场的变化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
3.主要内容:
一个国家出口的商品是用自己相对丰富、价格相对便宜的资源密集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则是自己相对短缺、价格相对高的资源密集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短缺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反之,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短缺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一国禀赋充裕的要素在用于生产比较优势产品并用于出口后,会由于对这一要素的需求的增加而降低其丰裕程度,从而使原来因充裕而价廉的要素价格提高;相反,一国禀赋稀缺的要素会因对用该种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进口而缓解其稀缺性,并降低其因稀缺而高昂的价格。
因此,国际贸易的展开会因生产要素的国际价格趋向于相等,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趋向于相等,如果推论到极限的话,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最后趋向于完全一样。 四、对于要素禀赋论的评价 1.意义
之前的理论都假设两国交换是物物交换,国际贸易起因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俄林是用等量产品不同货币价格(成本)比较两国不同的商品价格比例,两国的交换是货币,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寻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以及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2.局限
理论的假设条件是静态的,忽略了国内国际经济的动态变化。 第四节 里昂惕夫之谜[根据什么 针对什么 推翻没 没大题
里昂惕夫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创始人,1973年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一、主要内容
美国是个资本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按照要素禀赋论,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是,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却发现,美国参加的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二、几种解释
1.里昂惕夫的解释:劳动效率的差异
美国工人具有比其他国家工人更熟练的技术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1947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具有相同机器设备国家工人的3倍 ,那么衡量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时就应该乘以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