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反思
引言: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正在中小学逐步开展。怎样才能使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升,达到培训的目的,真正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得以应用,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支持下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形成体系的培训内容可供参考,导致培训不能达到预期。这些培训都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不够重视
教师需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但是,大多数教师对目前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不太看好。信息技术继续教育课程不再受欢迎,甚至无人问津,这无疑使信息技术培训陷入了困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的产生呢?
(一)培训内容不符合学科的需求
教师的信息技术学科水平参差不同,培训部门安排培训内容时,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许多部门想当然地将培训内容设计出来。造成培训班中部分信息技术水平相对低的学员学理解受到限制,而信息技术水平相对高的学员不够消化。缺乏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失去兴趣。 (二)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是完任务
一是部分学校的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没有创造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机会和环境;二是部
分教师在忙于应对考试成绩,没有充分的时间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三是部分经济条件不好的学校没有足够的硬件设备,培训教师回到学校后没有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参加培训,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
(三)教师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不明确
大多数教师经过几年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已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且也能够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简单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本校教师中发现,教师制作课件的工具主要是PowerPoint,他们认为PowerPoint既简单又易操作,而其他课件制作工具则不会使用。很多人只会做最简单 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没有注意到课件的颜色、声音、转换、互动等重要因素的搭配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对此,多数教师误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已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没有必要有更高的追求。其实,他们也感觉到PowerPoint在教学应用上的极大局限性,但由于没有一定的机会学习一些flash软件和自己教学中所需要的软件,因此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是培训能否达到良好效果的直接因素 要实现分层培训,还要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避免形式上分层而实际混合的现象,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培训方式要灵活、互动性、实用性要强
培训可以采用坦诚对话、相互观摩、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