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结论
几个月以来,通过对本设计的研究,我在理论的基础上更深刻的掌握了单片机的深层内容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锻炼了自己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有在软件方面的编程能力,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平时学习上的问题,让我深刻反思。这些问题的发现将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找明道路,查漏补缺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本设计是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篮球计时计分器,利用7段共阳极LED作为显示器件。在此设计中共接入了2个四位一体7段共阳极LED显示器,其中一个四位一体7段共阳极LED显示器的前2位用于显示分钟,后2位用于显示秒钟,另一个四位一体7段共阳极LED显示器的前两位和后两位分别用于记录甲乙队的分数,每队2个LED显示器显示范围可达到0~99分。赛程计时采用倒计时方式,比赛开始时启动计时,直至计时到零为止。
通过对本系统的设计,让我更熟悉掌握了Keil uVision3, proteus 这些应用程序的运用,让我懂得了如何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学会了如何制作单片机应用程序,还有焊接和程序下载,但在中间暴露出很多问题:对平时上课讲的理论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消化,到了实际操作中还得请教同学,在焊接中焊接的基本工夫掌握不到家,手上工夫还是很欠缺的,使得电路板不是很美观。
另外,本设计虽然已经实现了时间的倒计时、回表、快进,以及两队的加分和减分,但现在篮球比赛的每一次进攻都是24秒制的,因此,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希望在以后对此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
同时,做设计的这几个月翻阅了很多书,也上了很多网站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这种寻找有很强的目的性,只是为了自己选定的课题内容而查阅,所以除了自己设计以外的其他方面几乎还是一无所知。这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专业知识的贫乏。为我对自己以后生活的规划敲响了警钟。我对单片机的学习不会因为本设计的结束而结束,在接触的众多资料里,做设计只是走马观花般的点到,希望以后能够进行更系统的学习。
这些问题的发现,有助于提高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对此类问题的认识,确保不在同一问题上再次犯错。严谨求实、踏实务实,是我这次设计的深刻总结。
— —2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楼然苗.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何立民.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3]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代启化.基于Proteus的电路设计与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06(19) [5]张俊谟.单片机中级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6]余永权. Flash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7]唐国红.基于VC++的单片机编程器软件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
术.2007(08)
[8]余发山,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社.2003 [9]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单片机实验报告指导册.2008
[10]刘法治,常用电子器件及典型芯片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1]何立民,MSC--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12]荀殿栋.数字电路设计实用手册.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3] Vizimuller. RF design guide-systems, circuits, and equations [M]. Boston:Artech House.1995
[14] Keil Software. The Final World On the 8051[M]. Germany:Keil Elektronik Gmbh and Keil software.1997
[15]Atmel Microcontroller Handbook.2001
[16] B.Peter,J.Meehan,D.Miller.Sensor link protocol:linking sensor systems to the digital battlefield.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MILCOM 98.Proceedings IEEE,1998:919~923.
[17] V.Ajay Kumar.Overcoming data corruption in RS-485
communication.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d Compatibility,1995,vol.3:9~12. [18]Li.Dongsheng.A design of a low cost high precision data acquisition system.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2002.vol.4:2996~2999.
[19]H.Fujita.Environmental sensor.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nference,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I & M.IEEE,1994:1513~1514. [20]Qian Dong,Jianying Xie.Field network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RS-485.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2002.vol.4:2790~2793. [21]C.Svelto,G..Galzerano and E.Bava.Compact and accurate digital
thermomenter Based on Anderson’s loop and Pt-100 sensor.Measurement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Measurement Confederation IMEKO.2001,No.2:56~58.
[22](英)Ian Graham. Object-Oriented Methods: Principles&Practice. Thir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2003
— —24
参考文献 [23]李春葆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设.2005
— —25
致谢 致谢
本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题目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设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任务。在此我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您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题目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您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这些天以来,您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你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室友,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老师、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 —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