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3.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④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形成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矛盾时,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应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 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荣辱观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25.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①大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 ②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④向道德模范学习
26.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建设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保障。)
27.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28.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不少问题,已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影响到一些大学生的生活,个别大学生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网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有利于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9.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30.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通过,自$2施行。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共6章91条。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加强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细分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共4类,110多种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4)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5)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
31.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32.《劳动法》和《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劳》: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原则
3.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原则 4.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原则 《公》: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 2.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 3.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4.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33.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34.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 尊老爱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35.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及关于结婚的相关规定。
a婚姻自由b一夫一妻c男女平等d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e实行计划生育f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36.简述法律的一般含义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7.什么是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及法律适用?
A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B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C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
D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案件件的专门活动。
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五)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六)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39.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对立统一。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1,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2,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互相包含。权力的范围是义务的界限,反之亦然。
C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义务是特有约束机制,帮助建立社会秩序,权力是激励机制和利益导向,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40.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它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P171-172) 41.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e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f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2.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特征:a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性质、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原则:a党的领导 b人民主权 c公民权利 d法制原则 e民主集中制原则 43.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4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计划生育、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赡养扶住父母等)
45.什么是民法?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 46.简述我国民事权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可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
A物权(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B债权(债权人得请求相对人为特定行为或不特定行为的权利)
C知识产权(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D继承权(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取得或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E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47.简述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我国合同法对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违约责任以及主要合同种类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合同由当事人约定,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办法。
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各方通过平等协商,依法就合同内容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方式为要约、承诺)
订立合同时民事法律行为。(P194)
48.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罪刑相当原则。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49.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包括哪些要件?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50.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紧急避险?其成立条件分别是什么?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的行为,造成损害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