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概论》课程标准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随着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大数据和搜索引擎等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模式正被具有“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的互联网逐渐颠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体系的“支付”、“资源配置”、“信息处理”等不同环节的融合,催生了形形色色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概论是金融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系统为金融管理专业的学生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在中国的实践、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应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等内容。
2.课程的任务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本课程根据互联网金融的跨界特性,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IT技术、金融知识的复合型,并具备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最急需的人才。本课程旨在实现互联网金融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风险理念的树立以及未来从业者的基本技能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互联网金融概论》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活动,应掌握有关互联网金融的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在中国的实践、大数据背景下
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应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等内容。通过完整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后对互联网金融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专业知识树,对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和国际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更加专业的认知。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介绍和营销; (2具备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技能与管理思路; (3)能够胜任互联网金融企业数据处理、风险识别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3.素质目标
第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生需具备全球化、专业化的职业视角,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并做独立分析;
第二,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基础扎实,能具体操作、会经营管理、具有协作、创新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第三,优化以“订单培养”为主要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路径。努力探索“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
(三)参考学时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32学时 (四)课程学分 本课程2个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1 第一章 绪论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第一节 传统金融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全书4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概述 整体构架,从历史视角剖析金融的本质,解读国内外的互联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网金融发展现状及主要类型,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多种模式。 2 第二章 第三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概述 方支付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模式 案例:蚂蚁欲搬起阿里金融战略; 学生讨论第三方支付的优劣势,给生活带来的改变,第三方4 第三节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支付的风险。 第四节 第三方支付的典型案例 第五节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监管 3 第三章 网络借贷 第一节 网络借贷概述 第二节 P2P网贷 第三节 互联网小额贷款 第四节 网络借贷的典型案例 第五节 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 案例:拍拍贷:坚守“纯平台 政策监管: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4 4 第四章 众筹 第一节 众筹概述 第二节 众筹的模式及发展现状 第三节 股权众筹 第四节 众筹的典型案例 第五节 众筹的风险与监管 案例:微信AA付款,众筹模式的衍生 政策监管: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 4 5 第五章互联网第一节 互联网基金概述 基金 第二节 互联网基金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 互联网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四节 互联网基金的典型案例 第五节 互联网基金的风险与监管 通过案例导入,讨论分析课程内容,播放ppt讲授知识点。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