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计算机
课次 授课对象 第1次 计划课时 三年级学生 授课地点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多媒体课件 微机室 教学准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 2、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3、了解计算机的使用规范
4.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和发展简史。
(1)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与讲解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三) 情感态度:以小组协作为学习手段,使学生在探究-反复-成功-喜悦的情感体验中循序学习,处方探索能力与协作学习方法得到发展,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产生更深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 2、了解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二)难点
1、能够正确区分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不同。 2、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我们大家一起来猜猜。没有脑袋会思考,缤纷世界全知晓;万事一点便明了;少了电源就睡觉。(谜底:计算机)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的组成
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
第 1 页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
十、分组活动,合作学习
小组内进行交流:观看课件,你能叫出电脑这些部件的名称吗?想一想各部件起到什么作用?
比一比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教师提问:看完这些硬件结构,那这些部件分别都起什么作用的呢?如果把计算机比如是一个人,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各个部件都起到人的哪个器官的作用。
知识要点:
主机:犹如人的大脑,起运算和控制作用。
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大脑处理后的信息,往往通过人的脸表现出来,它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各种操作和命令由它输入计算机,它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音箱:是计算机的嘴,计算机由它发出声音,同样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十一、小游戏:“盲人摸象”:请同学们上来摸一摸电脑的各个部件,看能不能准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3)课件展示计算机常见的辅助设备
计算机常见的辅助设备:音响、扫描仪、打印机、摄像头、数码相机、感光笔。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设备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 2、计算机的用途 3、计算机的使用规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第6页计算机的使用规范, (1) 道德规范 (2)安全要求 (3)卫生要求 4、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第 2 页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第四代计算机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成本低。 八、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知识,也认识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通过学生亲身探讨,实物接触,让学生觉得计算机不再神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第 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