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以新的眼光对待人和自然,反映了市民阶级的美学观,对后来尼德兰绘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16世纪,尼德兰和意大利都进入了文艺复兴的繁荣阶段。尼德兰由于海上贸易的发达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刺激了资本主义进一步的发展,意大利的先进文化不断传入,人文主义思想在尼德兰知识界广泛传播,反封建、反宗教、反西班牙统治的人民运动更加高涨。所以16世纪一些进步的美术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倾向和强烈的人民性无疑与当时的动荡时局有关。勃鲁盖尔即是出色的画家,被成为“农民画家”。
勃鲁盖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人民性、斗争性和现实性。在艺术上,他既保持了民族艺术的传统,又善于吸收意大利艺术家的经验,推动了尼德兰美术的发展。早期作品多以民间传说和谚语为题材,形象生动,作品中表现了他对劳动者的同情。后期创作与尼德兰人民反封建、反西班牙压迫的斗争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更加鲜明的爱憎,充满了革命的内容。如《洗礼者约翰布道》、《伯利恒的婴儿屠杀》等。这些画虽表面上是讲述圣经故事,实质上是借古喻今。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德国文艺复兴发端于15 世纪。在德国美术史上将1420年左右至1540年这段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许多艺术家对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现象表现出关切,热心于描绘自然环境,人物的造型则强调真实感,凡此种种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生、歌颂大自然的倾向。康拉德·维茨(约1410—
1445)的作品《基督履海》(又称《捕鱼的奇迹》)可谓那时期的杰作。画面位于彼得祭坛一翼的外侧,虽为传统的宗教题材,却真实地描绘了日内瓦湖的景色,在欧洲祭坛画中第一次画了实景,而且特别注意表现了光的变化,以及水中倒影。马丁·盛高厄(约1450—1491)的作品《牧人来拜》,虽然也是祭坛画,却十分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圣母居画面中心,端庄而纯朴,三个牧人组成群像,急切地趋向耶稣,表达了由于耶稣降生而渴望得救的心情。人物的心理状态在画中得到了体现,盛高厄还是一位出色的铜版画家,丢勒与巴尔东在青年时代都曾深受其影响。
15世经至16世纪间,德国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政治上仍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教皇、主教、上层僧侣等特权阶层竭力用他们的职权增加收入,生活奢侈淫逸。因此,德国的社会矛盾使集中地表现在反教会的斗争上。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也首先向教会展开斗争,这样,人文主义思潮便在德国各地广泛传播开来。由于社会矛盾的极端尖锐,终于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与伟大的农民战争。 在强有力的社会风暴冲击下,德国的文艺复兴美术从开始形成而达到极盛时期。肖像画与风景画开始作为独立画种出现,特别是版画达到了当时欧洲的最高水平。在德国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为造就这个时代的艺术做出了不朽贡献。同时在他们身上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代新人积极进取、不懈追求、全面发展的特征,其中不少人是市政会的委员或者担任过市长,一些艺术家拥护宗教改革运动,
甚至有的同情或者参加了伟大的农民战争。他们与时代同步,相当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德国文艺复兴时代的美术作品以深刻而严肃著称。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不仅是油画家还是铜版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在建筑与绘画理论方面也都有著作出版。他继承了德国民族美术的传统,又广泛接触过南、北欧的进步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即使在宗教画中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塑造了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丢勒的故乡纽伦堡是当时德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有比较活跃与自由的空气。自1509年起丢勒成为该市大市政会委员,并与德国著名人文主义学者交往,他崇敬马丁·路德,也同情宗教改革运动。他曾精心创作了数幅自画像及德国当代人的肖像,这些肖像画刻画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物,他们意志坚强,充满自信,同时具有日耳曼人严峻、刚毅的性格特征。大拉文斯堡商业协会纽伦堡代表奥斯瓦尔德·克雷尔的肖像就是其肖像画的代表作之一。
丢勒还用版画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欧洲,他是最早表现农民和下层人民生活的画家之一,其铜版画《农民和他的妻子》、《三个农民在谈话》、《农民舞蹈》等,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劳动人民。丢勒的版画不但数量多,技艺完美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哲理。1513至1514年间,他创作的3幅铜版画《骑士、死神和魔鬼》、《书斋中的圣哲罗姆》和《忧郁I》皆为寓意十分深刻的作品。
在那个时代,除丢勒而外,还有伟大的画家格吕内瓦尔德(约1475—1528)宗教改革的进步思潮对他产生过深刻影响,他甚至曾卷入1525年的农民战争。画家的大部分作品都已失散,《伊森海姆祭坛画》成为他最重要的传世代表作,也是16世纪德国艺术的瑰宝之一。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1472—1553)青年时代曾到维也纳,画过多幅充满浪漫情调的风景画,为多瑙河画派开拓了道路。自1505年直至逝世,一直是维滕贝格的宫廷画家,并主持一个很大的绘画作坊,善于描绘宗教与神话题材,又是著名的肖像和风景画家,创作题材很广泛。自1519年起,多次被选为维滕贝格市政会委员,后来还不止一次担任过维滕贝格的市长,他与马丁·路德的友谊至深,支持宗教改革运动,与同时代的人文主义学者交往密切,为德国宗教改革家画过不少肖像画。
16世纪,德国风景画形成独立的绘画科目,多瑙河画派为此作出了重献。这个画派并不是学院意义上的画派,确切地应称之为“多瑙”风格,标志着风景画的一种风格。丢勒在第一次意大利旅行期间画过大量水彩风景;老克拉纳赫在维也纳时代,也曾以抒情情调描绘过风景,他们都有为多瑙河画派的形成进行过实践与准备。
小汉斯·霍尔拜因(约1497—1543)的父亲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因为父子名字相同,因此便以小汉斯·霍尔拜因称呼儿子。小汉斯早年随父亲学画,后来前往巴塞尔,1519年加入该地画家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