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作品选教学大纲
十四、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2学时) 1、本文的性质。
2、作者自抒怀抱的两方面内容:命途多舛,穷且益坚。 3、应酬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4、骈文规范的遵守和创新。 5、结构特点。
6、分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 7、典故的运用。
思考题: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
十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学时) 1、层次内容。 2、感情特点。
3、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 4、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 5、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思考题:(1)如何理解诗中的感伤情绪?(2)分析该诗的艺术成就。
十六、王维《终南山》*(1学时) 1、雄阔的境界。 2、以少总多的写法 3、以画法入诗。 思考题:(1)与王维其他山水诗相比,该诗风格上有什么不同?(2)如何理解该诗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十七、高适《燕歌行》*(1学时) 1、写作背景。 2、思想意义。
3、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4、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考题:(1)该诗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2)分析该诗的思想性。(3)诗中写景的作用。
十八、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学时) 1、诗中的奇情壮彩。
2、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3、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 4、语言及音韵特点。 思考题:(1)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2)以此诗为例,分析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
十九、李白《蜀道难》*(1学时) 1、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
1
2、层次内容。
3、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4、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
5、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 6、语言特点。 思考题:(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2)试分析该诗的章法结构。
二十、李白《行路难》*(1学时)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感情的大起大落。 3、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思考题: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与此诗的异同。
二十一、李白《将进酒》*(1学时) 1、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2、纵横跌宕的结构。 3、雄奇狂放的风格。 4、夸张手法。 思考题:(1)如何评价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2)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
二十二、杜甫《兵车行》*(1学时) 1、写作背景。 2、诗歌内容。
3、记事与记言结合。 4、语言特点。
思考题:记事与记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
二十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学时) 1、写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4、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5、沉郁顿挫的诗风。
6、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 思考题:(1)该诗的思想意义。(2)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十四、杜甫《石壕吏》*(1学时) 1、内容。
2、叙事中饱含深情。 3、笔法洗炼。
思考题:体会杜甫爱国与忧民之间的矛盾心情。
2
二十五、韩愈《山石》*(1学时) 1、内容。
2、散文化特征。
思考题:谈谈此诗散文化的表现。
二十六、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1学时) 1、写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艺术特色
思考题:以此诗为例,分析李贺诗歌的想象艺术。
二十七、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1学时) 1、写作背景。 2、感情内容。
3、次联“赋中之比”的手法。
思考题:体会柳宗元诗歌的感情特点。
二十八、白居易《长恨歌》*(2学时) 1、创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主题辨析。
4、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 5、完整曲折的情节。 6、传神的人物描写 7、浓郁的抒情气氛 8、章法和语言特点 思考题:(1)阅读陈鸿《长恨歌传》,比较该诗与它的不同之处。(2)李杨爱情是具有政治性的历史事件,诗人如何把握这一历史题材?(3)分析该诗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三十九、韩愈《张中丞传后序》(2学时) 1、创作背景。 2、思想主题。
3、议论与叙事的结合。 4、英雄形象的刻画。 5、气势充沛、饱含感情。 思考题:(1)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2)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
四十、柳宗元《小石潭记》(2学时) 1、善于体物的特色。 2、感情特点。
思考题: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艺术。
四十一、白行简《李娃传》(3学时) 1、层次内容。
3
2、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3、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4、描写细致传神。 5、对比手法。
思考题:以《李娃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为什么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四十二、李商隐《锦瑟》*(1学时) 1、主题的多重理解及自伤身世说。 2、抒情委婉含蓄。 3、朦胧凄艳的意境。
4、典故、象征等手法综合运用。
思考题:为什么“一篇锦琵解人难”?
四十三、《无题》*(1学时) 1、精纯深挚的爱情悲歌。
2、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
思考题:以此为例,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四十四、温庭筠《菩萨蛮》*(1学时) 1、感情内容。 2、艺术特征。
思考题:以该词为例,分析花间词风。
四十五、李煜《虞美人》*(1学时) 1、强烈悲怆的亡国之痛
2、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题:帝王的亡国之痛,为什么会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阅读篇目:
卢照邻《长安古意》、杨炯《从军行》、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渭川田家》、《观猎》、《使至塞上》、《鹿柴》、《竹里馆》、王昌龄《从军行》、《长信秋词》、高适《封丘县》、《营州歌》、岑参《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远别离》、《长干行》、《塞下曲》、《丁都护歌》、《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峨嵋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梦游天姥吟留别》、《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剗却君山好)、杜甫《望岳》、《丽人行》、《月夜》、《哀江头》、《羌村三首》、《北征》、《新婚别》、《秋兴八首》、《登岳阳楼》、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山上层层桃李花,杨柳青青江水平)、《西塞山怀古》、白居易《观刈麦》、《上阳白发人》、《琵琶行》、《钱塘湖春行》、李贺《梦天》、《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致酒行》、杜牧《过华清宫》、《泊秦淮》、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安定城楼》、《贾生》、《夜雨寄北》、《隋宫》、《嫦娥》、韩愈《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段太慰逸事状》、《三戒》、李朝威《柳毅传》、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冯延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