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无名氏《菩萨蛮》(枕前发尽)、《望江南》(莫攀我)。
第五学期 宋元文学作品(48学时)
一、柳永《雨霖铃》*(1学时) 1、内容的新变。
2、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 3、铺叙手法。
4、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语言形式。
思考题:谈谈对该词雅俗的理解。
二、柳永《望海潮》*(1学时) 1、内容及其意义。 2、铺叙技巧。
3、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思考题:理解以赋为词的手法。
三、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学时) 1、淡淡的哀愁
2、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思考题:理解该词的感情特点。
四、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1学时) 1、清秋怀人之情。 2、境界开阔高远。 3、风格。
思考题:该词境界有何特点?
五、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1学时) 1、上下片的内容。 2、以乐景写哀情。 3、暗用典故。 六、《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1学时) 1、婉曲幽深的思情。
2、分析“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 思考题:理解欧词的风格特点。 七、《戏答元珍》*(1学时) 1、谪居山乡的复杂心情。 2、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5
3、跌宕变化的章法。 八、《秋声赋》*(1学时) 1、借秋声抒发人生感慨。 2、表现秋声形象感人。 3、文赋的形式。
思考题:该文如何表现秋之声?
九、王安石《明妃曲》*(1学时) 1、命意新警。 2、层次内容。
3、昭君形象的刻画。 4、以议论来深化主题。
思考题:与前人同类诗歌相比,该诗命意新警体现在哪些方面?
十、苏轼《游金山寺》*(1学时) 1、借游金山寺抒发思乡归隐之情。 2、层次内容。 3、写景艺术。 4、丰富的联想。
思考题:分析该诗的写景艺术。
十一、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学时) 1、在绘画基础上的诗意联想 2、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思考题:谈谈题画诗与所题之画的关系。
十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学时) 1、遗貌取神的手法
2、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思考题:分析该诗遗貌取神手法的意义。
十三、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学时) 1、感情内容。
2、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 3、白描手法。
思考题:该词上片一般理解为梦前所思,你赞同吗?为什么?
十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学时) 1、望月怀人之情。 2、高远的境界。 3、旷逸的风格。
思考题:理解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
6
十五、《卜算子》(缺月挂疏桐)*(1学时) 1、主旨问题。 2、咏物中的寄托 3、语意高妙
思考题:咏物与寄托的巧妙结合。
十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学时) 1、主题。
2、以生活小事包含人生哲理
思考题:体会词人的乐观达的精神。
十七、《念奴娇》(大江东去)*(1学时) 1、借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2、“借宾(周瑜)定主(苏轼)”写法。 3、豪放词的代表作。
思考题:分析该词的豪放风格。
十八、苏轼《前赤壁赋》(3学时) 1、创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复杂的心情。 4、主客问答的意义。
5、写景、抒情、议论的统一。
6、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思考题:(1)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2)结合欧阳修的《秋声赋》,谈谈文赋的特点。
十九、黄庭坚《登快阁》*(1学时) 1、感情内涵
2、分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用典、练字。
二十、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学时) 1、传统题材的突破 2、以议论入词
3、对神话题材的巧妙把握
思考题:比较同类诗词,看秦观该词的新意。
二十一、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1学时) 1、贬谪中的孤苦之情。 2、由凄婉至凄厉的词境。
二十二、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微塘路)*(1学时) 1、美人过后的怅惘。
2、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
思考题:分析结尾几句比喻的新警独到之处。
二十三、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1学时) 1、借咏物来抒怀。 2、体物工巧。 3、铺叙手法。
思考题:结合该词,谈谈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
二十四、李清照《声声慢》*(1学时) 1、创作背景 2、感情内涵。
3、借秋景以渲染愁情。 4、十四个叠字的运用。 5、音韵悲切。
思考题:该词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就愁情和风格而言,与前期词作有什么不同?
二十五、陆游《关山月》(1学时) 1、爱国感情。 2、层次章法。 3、艺术手法。
思考题:分析该诗的层次章法。
二十六、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1学时) 1、闲适之情。
2、体现诚斋体的特色。
思考题:举例说明诚斋体的特点。
二十七、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学时) 1、“采菱辛苦废犁锄”所表现的农家苦。 2、“新筑场泥似镜平”所表现的农家乐。 3、语言轻快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思考题:结合作品,论述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
二十八、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学时) 1、伤春宫怨中的政治内涵。 2、比兴手法。
3、柔中有刚的风格。
思考题:分析该词的比兴象征手法。
二十九、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学时) 1、创作背景。
2、怀古与伤今的结合。
8
3、大量用典的意义。
4、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思考题: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苏、辛的代表作,谈谈对此的理解。
三十、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1学时) 1、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2、对比手法。
3、王国维所言“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
三十一、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1学时) 1、黍离之悲,今昔之感。 2、借景抒情。 3、对比手法。
4、大量化用前人词句。
思考题:分析该词的主要艺术手法。
阅读篇目: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执勤)、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李清照《如梦梦》(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永遇乐》(落日熔金)、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祝英台近》(宝钗分)、《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姜夔《燕雁无心》、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欧阳修《画眉鸟》、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北陂杏花》、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新城道中》、《题西林壁》、黄庭坚《寄黄几复》、《雨中望岳阳楼君山》、范成大《催租行》、《州桥》、杨万里《初入淮河》、陆游《五月十一日梦从大驾亲征》、《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梦断香消四十年)、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喜雨亭记》、《方山子传》、《后赤壁赋》、《答谢民师书》、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邓牧《吏道》、元好问《歧阳》、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白马解围)、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