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9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及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3 1:35: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09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

注意事项:

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做答; 2.认真审题,按题意和要求作答; 3.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共150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90分)

1.当种子开始萌发时,其细胞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将: A.升高 B.降低 C.无变化 D.先升后降

细胞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例大小会影响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自由水占的比例越大,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越小,细胞的新陈代谢就越旺盛。种子萌发时,新陈代谢旺盛 2.关于筛管中物质的运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筛管中没有无机离子 B.筛管中有较高浓度钾离子 C.筛管中大量运输的主要是蔗糖 D.植物激素可在筛管中运输

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可以双向运输物质,一般以运输有机物为主。蔗糖由叶肉细胞扩散到组织细胞内,然后被泵入韧皮部,并在韧皮部筛管中运输。钾在此运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3.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三碳糖是:

A.磷酸甘油酸 B.磷酸甘油 C.磷酸甘油醛 D.磷酸丙酮酸

卡尔文循环是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基质。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羧化、还原和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大部分植物会将吸收到的一分子二氧化碳通过一种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作用整合到一个五碳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的第二位碳原子上。此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步反应的意义是,把原本并不活泼的二氧化碳分子活化,使之随后能被还原。但这种六碳化合物极不稳定,会立刻分解为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后者在光反应中生成的NADPH+H还原,此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物是3-磷酸丙糖。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一个碳原子将会被用于合成葡萄糖而离开循环。剩下的五个碳原子经一些列变化,最后

1

在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循环运行六次,生成一分子的葡萄糖。 4.光合链中数量最多,能同时传递电子、质子的电子传递体是: A.Fd B.PQ C.PC D.Cytb

光合链 即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链。由光合作用的原初光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电子在众多的电子传递体中,按氧

化还原电位顺序依次传递的途径。有2种形式,1种为循环式的电子流,电子由PSI作用中心色素(P700)给出,被原初电子受体A0(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接受,经X(非血红素铁硫蛋白)及Fd(铁氧还蛋白),传到Cytb6(细胞色素b6),再经PQ(质体醌),又返回P700。另1种为非循环电子流(图中实线),由两个光系统分别发生原初光化学反应后,引起电子按氧化还原电位顺序传递,结果使水光氧化产生氧气、H+及电子,所产生的电子最终传到NADP+(氧化型辅酶Ⅱ),使其还原。在众多的电子传递体中,仅PQ是电子及质子传递体。其他均为电子传递体。整个电子传递链像横写的英文字母Z,故亦称Z链。

5.冬储大白菜帮结冰后,烹饪前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A.直接炒或煮 B.用热水使冰融化

C.放在暖气旁使冰融化 D.放在冷凉处使冰缓慢融化

白菜帮放在冷凉处使冰缓慢融化,能最大限度的抑制细胞的破裂,避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流失。 6.光合作用产生以下哪种物质用于卡尔文循环?

A.热能 B.ATP和NADPH C.ADP和NADP D.糖和O2 E.CO2和H2O 7.常用湿润沙土将葡萄种子分层堆埋在室外进行低温处理,其作用是:

A.促进种子休眠 B.打破种子休眠 C.提高种子生活力 D.延长种子寿命 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叙述选项,哪个是不正确的? A.生长素维持植物的顶端生长优势 B.生长素既能促进座果又能用于疏花疏果

C.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但不能促进细胞分裂 D.生长素可以促进不定根发生

9.禾谷类作物的花粉与柱头的生活力时间比较( )。

A.相同 B.花粉长于柱头 C.以上都不对 D.柱头长于花粉

不同植物花粉的生活力存在很大差异。禾谷类作物花粉的生活力较短:如水稻花药开裂后,花粉的生活力在5min后即下降50%以上,小麦花粉在花药开裂5h后结实率下降到6.4%,玉米花粉的生活力较前二者长,但也只能维持1~2d。果树花粉的生活力较长:如苹果、梨可维持70~210d,向日葵花粉的生活力可保持一年。柱头的生活力一般能维持一周左右。

10.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发生的实际双交换,往往不同于理论双交换的数量。试分析下列选项哪一个正确?-

A.若染色体某一区段发生了负干扰时,就意味着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低于理论双交换率,但却有双交换发生 B.这一区段未发生双交换时,由于计算公式失效,显示出负干扰值

C.当这一区段发生的双交换率高于理论双交换率时,所获得的并发率大于l

D.这一区段的实际双交换率与理论双交换值相等时,由于计算公式中理论双交换值有系数0.5,所获得的并发率就呈现大于1的数值

连锁与互换的机理表明:染色体上除着丝粒外,任何一点均有可能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如果相邻两交换间互不影响,即交换独立发生,根据乘法定理,双交换发生的理论频率(理论双交换值)应该是两个区域交换频率(交换值)的乘积。一个交换发生后,它往往会影响其邻近交换的发生。其结果是使实际双交换值不等于理论双交换值, 称为干涉。为了度量两次交换间相互影响的程度,提出并发系数的概念。并发系数也称为符合系数:用以衡量两次交换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并发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 =1-干涉 并发系数的性质:真核生物:[0~1]—正干涉;某些微生物中往往大于1,称为负干涉。

11.关于罗伯逊易位,以下哪一种陈述是正确的?

2

A.罗伯逊易位也可以叫做中心粒融合,其结果导致两条(近)端中心粒染色体的近似完全融合

B.罗伯逊易位发生在两条只有单臂(或两臂长度比例极其悬殊)的染色体之间,造成(近似的)染色体合并 C.罗伯逊易位发生在两条等臂(或两臂长度比例接近1)的染色体之间,造成(近似的)染色体合并 D.上述A和C都是正确的

罗伯逊易位是一种特殊的染色体易位现象。指两个同源或非同源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处或其附近断裂后融合成为一个中部或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并失去短臂,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长臂数不变,但短臂数减少两条。此种现象于1916年为罗伯逊(W.Robert- son)所发现,故名。 12.关于母性遗传,下面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A.是母亲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而父亲不向子女传递遗传物质的现象 B.是细胞质遗传的同义语,又称核外遗传

C.是母亲的基因产物在卵细胞质之中积累而影响下一代表型的现象 D. 是细胞质基因仅由母亲传递给后代的遗传方式

解析:细胞质遗传是指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由于大多数细胞质基因通过母本传递,因此也称为母性遗传。

13.两个先天性聋哑(AR)人结婚,所生的两个子女都不患聋哑,这种情况可能属于: A.外显不完全 B.遗传的异质性 C.隔代遗传 D.延迟显性

解析:外显不全指杂合子(Aa)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AA)和隐性纯合子(aa)之间。遗传异质性是 指表型相似而基因型不同的现象。如图 1 所示,聋哑属于 AR 遗传,引起两个聋哑的基因型不同,假设第 一个先天性聋哑由于 aa 隐性基因决定,而其丈夫患有聋哑由 bb 隐性基因决定,妻子和丈夫的基因型分 别为 aaBB 和 Aabb,后代基因型为 AaBb 的双杂合子,因此都不患病。隔代遗传是指上下代并非都有患 者。延迟显性是指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Aa)个体,出生时未表现出疾病状态,到出生后一定年龄阶段才 发病。

14.苯丙酮尿症的隐性纯合个体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缺陷患者。如果双亲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一个正常表现的儿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的儿子并且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A.3/4 B.1/3 C.1/8 D.1/4

解析:由题可知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双亲表型正常却生出患病女儿和正常儿子,可知 双亲为杂合子(Aa)携带者,再生一个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孩子的概率是 1/4,是儿子的概率是 1/2,因此这 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的儿子并且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4×1/2=1/8。 参考答案:C。

15.已知a和b相距20个图距单位,从杂交后代测得的重组值为19%,则两基因间的双交换值为: A.0.5% B.1% C.2% D.4%

解析:已知 a 和 b 相距 20 个图距单位,可知 a 和b 间的交换值(单交换值+双交换值)为 20%,从杂交 后代实际测得的重组值 (单交换值) 为 19%,则有20%-19%=1%的双交换,每次双交换只能产生 1/2 的重组型配子,因此双交换值为 1/2×1%=0.5%。 参考答案:A。

16.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OK”),小“OK”不仅色盲,H.性染色体也比别的男孩多一条:XXY。体检表明,“OK”父母视觉正常,没有遗传病或其它疾病。请问小“OK”是怎么得的这遗传病? A.问题出在“OK”父亲身上。在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染色体没有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 B.问题出在“OK”父亲身上。在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Y染色体没有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C.问题出在“OK”母亲身上。在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x染色体没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D.问题出在“OK”母亲身上。在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x染色体没分开就直接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中 解析:母亲在产生配子时,只产生含有 X 染色体的卵子,而父亲会产生含有 Y 或含有 X 染色体的精 子,儿子只能从父亲得到 Y 染色体,母亲只能提供 X 染色体,因此小“OK”的问题出在其母亲身上,排除答案 A 和 B。此外,从题中可知小“OK”是色盲患者,而其母亲和父亲视觉正常,色盲是 X-连锁的隐性遗传病,因此小“OK”的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假定其基因型为 X AXa ,如果在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X 染色体没分开,则卵母细胞性染色体基因型为 X AXa ,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小“OK”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 AX aY,应该是色盲基因的携带

者,而不是色盲患者。如果在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 XX 染色体没分开,则卵母细胞性染色体基因型为 XAXA 或 Xa Xa ,如果X aXa 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小“OK”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 aXaY,是色盲患者,因此正确答案为 D。 17.一个二倍体物种,在A基因座位上有10个复等位基因,在B基因座上有8个复等位基因;A、B两个基因不连

3

锁。请问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几种:

A.18种 B.1260种 C.80种 D.180种

解析:在一个二倍体生物中,只可能存在等位基 因中的任意两个,则 A 基因座位上有 10 个复等位基因,二倍体生物的可能基因型有 C 2=45 种基因型组合,B 基因座上有 8 个复等位基因,二倍体生物的可能基因型有 C82=28 种基因型组合,则 A、B 两个基因不连锁,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有 C 2×C 2=45×28=1 260种。 参考答案:B。

18.性染色体的组成均为XXY的人和果蝇,它们的性别:

A.均为雄性 B.人为雄性,而果蝇为雌性 C.均为超雌性 D.均为间性

在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所起作用是不等的。Y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有决定“男性”的强烈作用;而X染色体几乎不起作用。合子中只要有Y就发育成雄性;仅有X染色体(XO)则发育成雌性。但对于果蝇来说,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X是雌性的决定者。例如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果蝇将发育为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则发育为雌性。

19.一对MN血型的夫妇生育有六个孩子,这六个孩子中有三个M血型,两个MN血型和一个N血型的概率是: A.1/1024 B.15/1024 C.1/512 D.15/256

解析:一对 MN 血型的夫妇,它们生育 M 血型孩子的概率为 1/4;MN 血型孩子的概率为 1/2;生育 N 血型孩子的概率为 1/4,六个孩子中有三个 M 血型的概率是 C63×(1/4)3=5/16;两个 MN 血型的概率是 C32 × (1/2)2=3/4;和一个 N 血型的概率是 C11 × (1/4)=1/4;则六个孩子中有三个 M 血型,两个 MN 血型和一个 N血型的概率是 5/16×3/4×1/4=15/256。

20.某一群体具有1000个个体,其中AA型个体有210人,Aa型个体有300人,aa型个体有490人,则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是:

A.70% B.64% C.36% D.30%

解析:基因频率指的是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a 基因的频率为(300+490×2)/ (1 000×2)=64%。 21.关于假基因(pseudo gene),请选择合适的说法:

A.假基因是真核基因组中的某些遗传物质单位,它们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 B.假基因与有功能的基因同源,但其有功能的同源基因一定是调节基因 C.假基因不参与蛋白质编码,所以是“垃圾基因” D.假基因并不稀罕,它们就是断裂基因中的内含子

在真核基因组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被称为假基因(pseudo gene)。假基因与有功能的基因同源,原来可能也是有功能的基因,但由于缺失,倒位或点突变等,使这一基因失去了活性,从而成为无功能基因。假基因一度由于不参与蛋白质编码而被认为是“垃圾基因”。但随着对非表达序列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它的重要性可能比原来认为的要大。与相应的正常基因相比,假基因往往缺少正常基因的内含子,两侧有顺向重复序列。大多数假基因本身存在着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早熟终止密码以及移码突变等等,因而它们的表达往往受到了抑制。第一类假基因是由重复产生的假基因,其位置一般与起源的基因拷贝邻近,保留这祖先基因的组成特点。 第二类假基因称为加工假基因。这类假基因由RNA反转录为cDNA后再整和到基因组中。

第三类假基因由缺失了部分基因片段的基因组成,常常位于基因家族的内部,一般由交换及重排造成这种缺失。

22.植物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个结构?

A.溶酶体 B.乙醛酸循环小体 C中心体 D.微粒体 23.下列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RNA都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B.所有的DNA都将被翻译成蛋白质 C.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D.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除mRNA和蛋白质外,不再需任何其它的DNA、RNA 24.麦芽糖由哪两个单糖分子连接构成?

A.两个果糖 B.一个果糖和一个葡萄糖 C.两个葡萄糖 D.一个葡萄糖和一个核糖 25.真核生物有功能的核糖体的组装发生在?

A.核仁 B.核基质 C.细胞质 D.内质网

4

26.人通过接种疫苗,可以获得免疫力。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疫苗是通过刺激卜列哪类细胞产生抗体的? A.T淋巴细胞 B.红细胞 C.B淋巴细胞 D.中性粒白细胞 27.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MPF是? A.CDK1+cyclinB B.CDK1+cyclinD C.CDK1+cyclinG D.CDK1+cyclinH

28.如果将一个处于S期的细胞与一个处于G1期的细胞融合,那么: A.S期细胞核将会进入Gl期 B.G1期细胞核将会进入S期

C.两个核均进入G2期 D.两个细胞核的细胞周期均被抑制

29.如果用匀浆法破碎肝脏细胞,通过离心技术可以分离成主要含有颗粒状的细胞膜组分和可溶性的细胞质基质部分(上清组分),在上清液中加入肾上腺激素,根据肾上腺素作为信号分子引起肝脏细胞糖原分解的信号通路进行判断将会产生以卜哪个现象?

A.产生cAMP B.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 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以上均不会发生。

30.我们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追踪动物胶原蛋白由合成到运输的整个途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而后,在不同时间,测量以下每个细胞器中,渗入到蛋白质中的放射性物质的量。列出放射强度高峰在以下细胞器中出现的时间顺序:

Ⅰ分泌小泡 Ⅱ高尔基复合体 Ⅲ粗面内质网 Ⅳ光面内质网 Ⅴ细胞核 Ⅵ溶酶体 A.Ⅲ→Ⅱ→Ⅰ→细胞外 B.Ⅴ→Ⅲ→Ⅳ→Ⅱ→细胞外 C.Ⅴ→Ⅲ→Ⅱ→Ⅵ→ I→细胞外 D.Ⅳ→Ⅲ→Ⅱ→Ⅰ细胞外

31.将两段寡聚脱氧核苷酸片段5’—ACCACGTAACGGA—3’和5’一GTTAC一3’与DNA聚合酶一起加到含有dATP、dGTP、dCTP和dTTP的反应混合物之中,预测反应的终产物被参入的各碱基的比例是: A.2C:1T B.1G:1T C.3G:2T D.3G:3T:2C E.5T:4G:3C:1A

解析:DNA 体外合成是必需有引物的加入,由题意可知 ,5 ’—ACCACGTAACGGA—3 ’和 5 ’—GTTAC—3 ’可局部形成双链结构(如图2所示),经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参入的碱基(字母用斜体表示)的比例为 3G∶3T∶2C。 5 ’—ACCACGTAACGGA—3 ’ 5 ’—ACCACGTAACGGA—3 ’ 3 ’—CATTG—5 ’ 3 ’—TGGTGCATTGCCT—5 ’ 图 2 反应过程示意

32.下列有关Phe-Leu-Ala-Val-Phe-Leu-Lys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1)是一个六肽 (2)是一个碱性多肽 (3)对脂质表面无亲和力 (4)等电点大于8 A.(1)(2)(3) B.(1)(3) C.(2)(4) D.(4) E.(1)(2)(3)(4)

33.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哪种方式? 、

A.肽键 B.一磷酸一脱氧核糖一磷酸一 C.氢键 D.一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一 解析: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单个核苷酸通过糖苷键形成 单链 DNA 分子(如图 3 箭头所示)。将相邻碱基 A 和T 连接起来的是—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34.紫外线照射生物体会引起下列哪种现象?

A.二聚体解聚 B.SOS反应 C.基因突变 D.嘧啶二聚体形成 35.以下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中,哪项不属于专一性作用?

A.抗原与抗体的作用 B.膜蛋白与膜脂的作用 C.酶与底物的作用 D.激素与受体的作用 36.在包涵体蛋白的变性与复性实验中,最有可能用到以下哪种实验技术? A.透析 B.离心 C.盐析 D.电泳 37.下列哪些反应的主要进行部位不是线粒体?

①糖酵解;②Krebs循环;③氧化磷酸化;④乙醛酸循环;⑤脂肪酸合成;⑥酮体合成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

38.在离体的完整线粒体中,有可氧化底物存在时,加入哪一种物质可提高电子传递和氧气的摄入量? A.TCA循环的酶 B.ADP C.FADH2 D.NADH 39.下列关于SOS反应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专用于碱基切除修复 B.可以完全修复DNA的损伤 C.专用于嘧啶二聚体的修复 D.是准确性差的修复方式

5

2009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d12n1jqrp6zh7s4fk5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