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引用典故。①闻笛赋引用向秀的《思旧赋》表达对亲旧凋零的伤 到乡翻似烂柯人, 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 (怅惘之情) 事态变迁的怅惘之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 运用比喻和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新事物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积极乐观向上)
·············································································· 思想内容:诗人通过抒写长期贬居生活艰辛和对世事沧桑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心中的不平。
同时也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艺术特色:①诗情起伏跌宕,于沉郁中见豪放;语言精练,用典贴切,是酬答诗中的优秀代表。
层层递进的手法。首 颔 颈 尾四联内容递进。
练习:
1、第一联作者通过“ 凄凉地 ”和“ 弃置身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被贬官的愤懑之情 之情。
2、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道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 3、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见批注) 4、颈联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见批注) 也给友人以 鼓舞 。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诗人用“沉舟”“病树”自喻,饱含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千帆竞7、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惘之情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8、摆脱艰难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病树前头万木春。 必将代替旧事物。同时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5、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十七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7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这首诗描写了早春细雨,草色青嫩的初春场景。长安街道刚下过一场小雨,就像是酥油滋润过似的,远看是一片青嫩的小草,走近时却看不清什么颜色了。早春是一年最好的时刻,远远胜过烟柳笼罩的京城长安的暮春景象。
诗人描写的细雨和小草,赞美了初春的美景。语言平实素淡,景象清新可喜。 思想内容:北市写的是早春致敬,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的生机蓬勃景象的喜悦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街道上的细细春雨滋润如酥,草色近看无绿,
远看却青青一片。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练习:
1.常言道“春雨贵如油”,世人却写出了“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句子,高出常人一等,请你就其中一字谈谈其妙处。
“酥”把小雨比作酥油滋润过似的,写出了小雨的细密以及给植物带来的润泽,作者欣喜之
情溢于言表。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一片淡淡的青青之色,当诗人走时小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历来备受称道的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
(见名句赏析)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点出初春小雨,以“ 润如酥 ”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并准确地捕捉到了春草的特点。与杜甫的“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有异曲同工之妙。 6、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的?
从视角的变化写草的有无,近看无,远看泛青。其次把“烟柳”与“青草”进行对比,突出
草又似乎悄悄躲了起来,让人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具有朦胧之美的早春草色。
十八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以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
形势,现比喻形势危急。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色彩斑斓瑰奇,渲染出苍凉悲壮的气氛,战斗激烈残酷。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让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返”诗句。表达了视死如归之决心。
18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引用战国时燕昭王台上招贤才得典故,表达了将士英勇杀敌,报效国家的
决心和勇气。
提携玉龙为君死。
思想内容:本事通过描写艰苦绝着的巴塞站,展示了危城将士决心寸土必争,奋死抗敌,金钟
国家的精神。
艺术特色:色彩的运用,渲染战争气氛。
整体感知:全诗按时间顺序,前四句写日满的战争,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反击;后四句写夜战
争,援军失利,为国捐躯。全诗从两个角度写出了这次战斗的惊心动魄和激烈悲壮,突出了边关将士的英雄集体形象。
练习: 1.按原文填空
①诗中描写战争形势危急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玉龙”指( D ) A、 人名 B 、玉做的龙 C、玉色的龙 D、宝剑 3.“黑云压城城欲摧”运用了( c )什么的修辞手法
A、借代和比喻 B、夸张和借代 C、比喻和夸张 D、夸张和双关 4.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 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 、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 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 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5.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你联想到了哪些故事、诗句?
②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战争激烈的诗句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荆轲刺秦,易水诀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十九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思想内容:一改传统看法认为周瑜的成功出于侥幸,慨叹英雄成名需要机遇,流露抑郁之情,
寄予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写法:咏史抒怀。
艺术特色:①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②借物兴感,咏史抒怀。 练习: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是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咏史诗 特点: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情感。
19
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表达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感慨。 3、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4、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句,“东风”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5.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
不同意,因为作者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此来表达诗人怀才6、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同意,因为这首诗的意思是以小见大,而《赤壁》的末句以“二乔”的命运来比喻东吴命运,
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火烧赤壁一事
不遇,有志不得伸展的感慨。
正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十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思想内容: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也表达了对那些醉生梦死,苟且偷生的
达官贵人的愤慨。
艺术特色:①构思细密,别具匠心。首句写景,次句点明首句景物具体地点,并带出后两句人
物。②咏史与抒怀相结合。引用典故含蓄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忧思。③情景交融。
典故: “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陈后主曾作《玉树后庭花》舞曲,每天宴饮,
不理朝政,终于亡国。
练习:
1、第一句两个“笼”字用的好,试做简要赏析。
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月光、细沙四种景物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组成一幅朦胧淡雅
的水边夜色图,勾画了秦淮河两岸凄清迷离的画面。
2、第四句中“犹”字意味深长,蕴含那些丰富的内容? ①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②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③表现出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
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景。 3、作者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不满愤慨之情 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家衰败之际还有人沉迷酒色之中,
表达了作者对达官贵人的愤慨和不满,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二十一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实写,用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 巴山夜雨涨秋池。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