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腹腔穿刺流程和并发症-汇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4:36: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麻醉意外。 处理:①术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特别是麻醉药。 ②如若使用普鲁卡因麻醉,术前应该做皮试。 ③手术时应该备好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

【注意事项】

1、 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取得其合作。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3、 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晕厥、休克等应立即终止放液并予以输液、扩容等对症治疗。

4、 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液不宜超过3000ml-6000ml,如有腹水回输设备则不在此限。肝硬化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 ml,时间不少于2小时。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5、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6、少量腹水进行诊断性穿刺时穿刺前宜令病人先侧卧于拟穿刺侧3-5分钟。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肤到腹膜壁层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粘贴,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7、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8、诊断性穿刺针头不宜过细,否则易得假阴性结果。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9、血性腹水留取标本后应停止放液。 10、腹带不宜过紧,以免造成呼吸困难。

11、作诊断性穿刺时,应立即送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检查。

12、大量放液者应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3、标本的收集:置腹水于消毒试管中以备作检验用(抽取的第一管液体应该舍弃)。腹水常规:需要4ml以上;腹水生化:需要2ml以上;腹水细菌培养:无菌操作下,5ml注入细菌培养瓶;腹水病理:需收集250ml以上,沉渣送检。

14、术后清洁用品的处理:穿刺后腹水的处理:非感染性的腹水,每1000ml:1粒消毒剂;感染性腹水,每500ml:1粒消毒剂;保留30分钟后,倒入专门倾倒医疗污物的渠道。穿刺针、注射器等锐器须放入专门的医疗锐器收集箱;其余物品投入标有放置医疗废物的黄色垃圾袋内。装剩余腹水的容器不要放在地面,要放在治疗车的底层。从穿刺管弃置腹水进入容器时,高度要适中,不要溅到四周。 【问题】

1、为什么放腹水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因大量腹水后,可导致病人水盐代谢失衡、血浆蛋白丢失,甚至发生虚脱、休克、肝性脑病等。

2、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全血样液体,如何辨别是腹腔内出血,抑或穿刺本身造成的出血:

腹腔内出血因腹膜的脱纤维作用而使血液不凝。可将全血样液体置玻片上观察,若血液迅速凝固,多系穿刺针误刺血管所致,若不凝固即为腹腔内出血。

3、 部位选择

(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偏左或右1~2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此处无重要脏器且容易愈合

(2)左下腹部穿刺点 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3)侧卧位穿刺点 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4、 穿刺层次

(1)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白线或腹直肌内缘(如旁开2cm,也有可能涉及到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2)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3)侧卧位穿刺点层次 同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腹腔穿刺术应用解剖学基础】

1.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 (略)

2.腹部的体表标志

(1) 脐 位于腹白线中点处,相当于3~4膜椎椎体平面。 (2) 髂前上棘

3.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腹前外侧壁的厚薄因人而异,由浅入深可分为6层: (1)皮肤 腹部皮肤薄而富有弹性,松松地覆盖浅筋膜。下腹部更具移动性和伸展性,可适应生理性或腹内压增大时的腹部膨胀。

(2)浅筋膜(皮下组织) 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此层的厚薄,直接关系到穿刺时的进针深度。一般成人下腹部腹壁全层厚度为1~2cm,而特别肥胖者,仅此层即可超过2cm。反之,体质甚差或长期大量腹水病人,腹压长期过大,致腹壁高度紧张,腹壁厚度可小于lcm。

浅筋膜在脐平面似下分两层,浅层为脂肪层,又称康伯(camper)氏筋膜,由脂肪组织构成,向下与大腿的脂妨层相续;深层为膜性层,又称斯卡帕(Scarpa)氏筋膜,由富有弹性纤维的膜样组织构成。此层在中线处附着于腹白线,两侧则向下于腹股沟韧带下方1横指处,止于大腿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间向下与会阴浅筋膜相连。

浅筋膜层的血管分布较少,易发生感染。腹前壁下半部浅筋膜内有两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浅静脉较为丰富,彼此吻合成网,尤其在脐区更为发达,脐以上的浅静脉经胸腹壁浅静脉注入腋静脉,脐以下经腹壁浅静脉注入股静脉或大隐静脉。当门脉高压时,门静脉的血流可经附脐静脉返流至脐周围静脉网,间接与上、下腔静脉形成吻合,建立侧支循环,从而引起脐周围静脉怒张,这类病人腹穿时应在腹壁上注意观察。

(3)深筋膜和肌层 深筋膜较薄。肌层包括妓直肌和其外侧的三层阔肌。腹直肌位于中线的两侧,被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鞘由外侧三层阔肌的键膜构成,分前、后两层。前层较为完整,后层在脐下4~5cm处缺如,从有到无形成一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半环线)。弓状线以下腹直肌的探面仅为增厚的腹横筋膜,腹壁下动脉位于其中。该动脉行于腹直肌内面,有两条静脉伴行,其体表投影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内1/3段交界处与脐的连线。因此,左下腹穿刺宜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段交界处刺入,若穿刺点偏内,一旦损伤腹壁下血管,有出血的危险。

三层阔肌由浅入深分别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其纤维呈交叉排列,可增强腹壁抵抗力。

(4)腹横筋膜 为衬附于腹横肌和腹直肌鞘后层深面的一薄层纤维膜,与肌肉结合疏松,但与后层紧密相连。在接近腹股沟韧带和腹直肌外缘处逐渐增厚致密。腹穿通过此层时有突破感,易被误认为已入腹膜腔。

(5)腹膜外腊肪 填充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脂肪组织。上腹部菲薄,下腹部特别是腹股沟区较发达。此层与腹膜后间隙的疏松组织相连续,如果穿刺后腹水从刺破的壁腹膜外漏,很容易进入和积聚在疏松的腹膜外脂肪层内,并向腹膜后间隙扩散。为此,腹穿完成后除立即束以多头腹带外,只要病情允许,病人应暂取平卧位,以减小下腹部压力。对但形成大量腹水初次穿刺的病人,在诊断性穿刺的同时,应放出适量腹水,以免腹压太高,造成穿刺孔闭合不良,腹水外漏。

(6)壁腹膜 为腹前外侧壁的最内层,在脐平面以下,腹前壁的腹膜形成以下皱襞:中线上为脐正中襞,其深面为脐尿管索,是胚胎时期脐尿管的遗迹,外侧为脐内侧襞,其深面为脐动脉索,是胚胎时期脐动脉的遗迹;最外侧为脐外侧襞,其深面是腹壁下动脉。

4腹膜 为薄而光滑的浆膜,衬于腹壁内面并包被腹、盆腔脏器的表面。衬于腹壁内面的腹腔称壁腹膜,贴覆于脏器表面的腹膜称脏腹膜,两部分互相移行,共同围成的不规则浆膜间隙称腹膜腔。男性腹膜腔为一密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则借输卵管、子宫腔及阴道与外界相通。腹水时,由于腹水对输卵管的压迫,加上输卵管是一对弯曲的肌性管道,腹水不会沿上述途径自行排出。

(1)腹膜的功能 腹膜具有很强的分泌、吸收、防御和修复等功能。正常腹膜分泌少量浆液,对脏器有保护、润滑以减少摩擦的作用。腹膜还有吸收功能,吸收腹膜腔少量积液和空气。腹膜各部的吸收能力不一,上部吸收能力较强而下部吸收能力较弱,因此,腹膜炎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减少毒素的吸收,降低中毒症状。

(2)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根据腹膜包裹脏器的程度,将腹、盆腔脏器分为三类:①凡脏器表面完全被腹膜包裹的,称腹膜内位器官,这类器官的活动度较大,如胃。空肠、回肠、乙状结肠、阑尾、脾等。②凡脏器表面大部分被覆腹膜,称为腹膜间位器官,如肝、升结肠、降结肠、膀胱、子宫等。③凡脏器仅一面被腹膜覆盖,称腹膜外位器官,如肾、输尿管、胰等。

(3)腹膜形成的结构 腹膜由壁层移行为脏层,或由一个脏器移行到另一个脏器,其移行的部分常形成网膜、系膜和韧带。腹穿涉及到的腹膜形成结构及包裹脏器有:①空、回肠及其系膜,空、回肠长约5~6m,被呈扇形的小肠系膜包裹,小肠系膜根附于腹后壁,长约l5cm。由于小肠系膜长,空、回肠活动度较大,容易受腹水的作用而改变位置。②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乙状结肠位于左髂窝内,长约4Ocm,除髂窝的一小段无系膜外,其余均被腹膜包裹,并形成乙状结肠系膜,系膜长约llcm,所以乙状结肠的活动度较大,可降入盆腔,也可移至

右下腹。左下腹穿刺时,勿伤及乙状结肠。③膀胱:膀胱位于盆腔内,耻骨联合的后方,属腹膜间位器官。在活体其形态和位置随功能状态的不同有很大变化,膀胱充盈时,膀胱顶可明显高出耻骨联合上缘,故行腹穿时,必须嘱病人排空尿液。

5.腹前壁的神经 腹前壁由第7~11肋间神经、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支配,它们由上而下呈节段性分布,司理腹前外侧壁的皮肤、肌肉和壁腹膜,所以腹穿时局部浸润即可达麻醉目的。

6.腹水对脏器位置的影响 除腹膜外位器官和盆腔脏器外,腹腔内大部分器官都有一定的活动性。在腹水的推移、\漂浮\作用下,饭膜内位器官(如空肠、回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等)容易改变各自的位置。当穿刺放出大量腹水之后,腹腔压力骤降,腹壁松弛,被推移的脏器复位,或超复位而下降,结果牵拉系膜和神经血管,病人出现腹部不适。腹腔内压的突然下降,还可以使大量血液滞留于门静脉系统,回心血量减少,影响工常的循环功能,发生休克,甚至对肝硬化病人可诱发肝昏迷。所以,放腹水时要控制速度,以每小时1000m1左右为宜;不能过快。一次放出的腹水量不应超过5000m1。在放腹水过程中最好一边放一边自上而下将腹带裹紧,避免上述并发症。为了注入气体增加腹压以治疗肺部疾患的腹腔穿刺,要掌握注气速度和注气量(一次注气量不超过1500ml),逐渐调整腹压,以免引起病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的刺激症状。

搜索更多关于: 腹腔穿刺流程和并发症-汇总 的文档
腹腔穿刺流程和并发症-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d7r60y33l77xpo57x0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