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溢洪道及消力池
(一)工程特性
溢流坝段长106.0m,共设9孔泄水孔,泄洪孔口尺寸为10m×9m(宽×高),溢流堰堰顶高程为117.5m,堰面曲线采用WES曲线,曲线方程为y=0.07063x1.85,设计水头为10.5m,下接反弧段,反弧半径为6m。溢流堰底宽为22.96m,堰高3.5m,共设有10个闸墩,其中8个中闸墩厚1.5m,2个边闸墩厚2.0m,均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工作闸门为弧形钢闸门,采用液压启闭机启闭。在工作门前设有检修闸门,检修门为钢制平板闸门,采用移动式门机启闭, 坝基面高程右边两个坝段分别为111.0m和110.0m,除1个过度段外其余建基面均为105.5m;坝基上下游各设2.5m和2.0m深齿槽,距坝踵2.0m处设单排防渗灌浆帷幕,孔深5~8m,孔距2.0m,距上游坝面5.0m处设一排φ100mm的主排水孔,孔深8m,孔距3.0m,每个闸墩距下游坝趾1.5m处设一排φ90mm的辅排水孔,孔深3m,并在坝基面及消力池、护坦基面设φ500 mm的半圆形纵横排水盲管,与各个排水孔组成排水网,经闸墩尾部φ90 mm竖向排水管于高程115.5m排向下游。泄洪建筑物消能方式采用底流消能。经水力学计算,为方便今后的运行调度,9孔闸坝均布置消力池,池长20m,池宽104.0m,池深1.5m,池底板顶部高程为112.5m,底板厚度为2.0m。在消力池中设有一排消力墩,消力池末端设有消力槛;消力池尾部设有3排排水孔,排水孔间、排距3m井字型布置,孔深4m,排水孔与消力池及堰体底部的排水盲沟形成整套排水网;消力池底板设有直径
— 7 —
为25mm的钢筋锚杆深入基岩4m,间、排距3m。消力池后接10m长护坦,护坦顶部高程为114.0m,厚度为1.0m。消力池及护坦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表层1m厚为C30,其余为C20。
控制上游正常蓄水位126.50m,各工况消力池效能和下游河床冲刷试验情况见表5.2。从表中所述情况可以看到,消力池长度、护坦长度基本合理。但在较小泄量时,由于上游水位抬高至正常发电水位,下游水位相应较低,池内水深偏浅,消力池消能不够,下游出现局部冲刷。试验采用2孔隔孔开启至2m,然后增加2孔至4孔隔孔开启的调度方式,消力池基本形成淹没水流形态,水流出池后底流基本小于4m/s的河床岩石抗冲刷流速,护坦下游冲刷也基本消除,满足消能防冲20年一遇防洪安全标准。
因此,消能工控制条件为4孔隔孔开启至全开。在①、②、③孔单独开启或4孔连续开启的情况下,将对下游消能和冲刷造成不利影响。
(二)危险因素分析
水库大流量长时间泄洪时,可能对溢流面、消力池和下游两侧护岸造成严重冲刷破坏或闸墩出现严重裂缝、弧门严重变形不能开启、动力电源故障等异常情况,危及坝基、岸坡、溢洪道安全。
消力池护坦混凝土或止水设施破坏,渗水量急剧加大等情况,坝基扬压力增加,危及消力池与大坝安全。 1.3.3 电站厂房
(一)工程特性
— 8 —
本电站厂房为河床式电站,厂房上游防洪标准同拦河坝标准相同,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墙顶高程与坝顶高程相同为133.3m。下游防洪墙的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墙顶高程为126.0m。厂区排渍标准为设计降雨重现期5年,设计降雨历时15min,3小时排干。
电站厂房主要建筑物有:主厂房、副厂房、安装场、主变、开关站及进厂公路等。
电站厂房为河床式电站,布置在河床左侧,厂房段长45.1m,右临溢流坝段,左接左岸非溢流坝。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下游尾水平台上,安装场布置在主厂房左侧,开关站布置在左岸阶地上。
为满足进厂交通及设备进厂运输需要,在厂房左侧布置一条宽8m进厂公路,从左坝头下坡沿左岸土石坝下游坡脚接入厂房。厂区回车场位于安装场与开关站之间。
总装机容量 机组台数 保证出力 年发电量 年利用小时 额定水头 额定流量 转轮直径 流道长度 机组间距 厂房总长
MW 台 MW 万kWh h m m3/s m m m m 33 3 4.12 10008 3033 8.5 146.1 4.2 57.415 13.7 45.1+24.7 中机组段 其中安装场— 9 —
24.7m 主厂房净跨 水轮机安装高程 拦污栅型式 防洪墙墙顶高程 开关站平面尺寸 m m m m 13.5 110.20 72°斜式 上游133.3m下游125.5m 41×34 黄海高程 电站厂房主要建筑物有:主厂房、副厂房、安装场、主变、开关站及进厂公路等。
电站厂房为河床式电站,布置在河床左侧,厂房段长45.1m,右临溢流坝段,左接左岸非溢流坝。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下游尾水平台上,安装场布置在主厂房左侧,开关站布置在左岸阶地上。
为满足进厂交通及设备进厂运输需要,在厂房左侧布置一条宽8m进厂公路,从左坝头下坡沿左岸土石坝下游坡脚接入厂房。厂区回车场位于安装场与开关站之间。
(二)危险因素分析
由于大坝漫顶、超设计标准大流量泄洪、厂房基础大量渗水、设备事故导致水淹发电厂房。水淹厂房后可能进一步引发发电机组、高低压电力设备、发电输水系统失控,造成次生灾害,甚至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
地震、大流量泄洪时洪水冲刷可能导致导致主厂房屋顶构件、建筑装饰材料等脱落,危及人员和设备安全。
1.4 枢纽各场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