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高考语文核按钮 诗歌鉴赏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2:07: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5单元 阅读古代诗歌(1)

[共11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入诗?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诗人选取“孤云”“归鸟”“微阳”“乔木”“秋山”这些意象入诗。这些意象紧扣题目“怅望”,表示是诗人“怅望”所见,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的氛围,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2)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2)抒发了感时伤事、怀乡思人的愁绪,岁月流逝、容颜渐老的惆怅落寞。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渔 家 傲 朱 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

能有几?金龟①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②

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①〔金龟〕佩带的饰物。贺知章曾解下金龟换酒以酬李白。 ②〔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描述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5分)

(1)开头两句写了暮春时节,软风吹拂,细雨如丝,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的情景。

(2)请简要赏析“恋树湿花飞不起”一句的妙处。(6分)

(2)“湿花”承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手法, 赋湿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就更可想而知了。此句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野水孤舟

梁 栋[注]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1)首联描写了雨后溪流迷漫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彷徨、迷惘的心情。开头两句,写骤雨初歇,积水茫茫,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路。这两句既是写眼前实景,也是暗示诗人的感情。

(2)颈联中“空”字有何含意?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空”,有“白白”和“徒然”的意思。诗人想要乘舟渡河,可是门前流水,水势浩大,无法渡水,这预示着诗人的报国抱负没有施展的机会。一“空”字,写出了诗人心情的绝望和慨叹。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偶成二首(其一)

邓 肃

苍苔白石两清幽,缥缈虹桥跨碧流。 日过窗间腾野马,雨余墙角篆蜗牛。 饥寒不作妻孥念,笑语那知天地秋?

一炷水沉参鼻观①,扫空六凿②

自天游。 【注】①〔鼻观〕佛家有观想法,观鼻端白,称为鼻观。是佛教修炼养性的一种方法。 ②〔六凿〕指喜、怒、哀、乐、爱、恶六情。《庄子·外物》:“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1)颈联表达了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颈联的意思是自己在困穷的情况下,也不因妻子和孩子的饥寒而改变刚贞的节操,纵使时光易逝,转眼就是秋天,也感到天地无私,在家人的笑语声中,没有了悲愁的心绪。表达了诗人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志向和操守的豪迈气概。

(2)本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请结合全诗赏析。(6分)

(2)全诗前四句写景,是实写。开头两句以苍苔白石衬托环境的清幽,以虹桥缥缈、碧水潺潺写景物的优美,这是庭院外边之景。三、四句写太阳照过窗隙,浮动的游气如野马,雨后蜗牛向墙角爬行留下丝丝篆文,这是庭院内部所见。后四句写意,是虚写。五、六句抒发旷达情怀,七、八句寄寓不屑与世俗浮沉的情怀。全诗由写景到写意,从实写到虚写,从闲适到豪迈,章法结构不凡,脉络井然有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雨 后 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罢亚[注]

,余润溢潺湲。 机杼蛩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罢亚〕稻穗摇摆状。

(1)诗人为什么在尾联中说“吾生一何幸”?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首联把秋色与农事联系在一起,秋日晴明,景色美好。颔联写秋雨后的田园风光。颈联写秋雨后农妇织作、促织伴鸣,农夫犁锄、鹭鸟伴影的秋事繁忙景象。尾联的“幸”透露欣喜,着一“又”字,说明连年丰收,让人高兴。

(2)试分析“秋容晴为妍”中的“妍”字的作用。(5分)

(2)“妍”字写出了秋日晴朗的美好景色。也为全诗定下了喜悦的感情基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林 逋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1)全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渲染出怎样的环境特点?(6分)

(1)全诗主要选取了寺、田、鸟、烟四种意象。渲染出高僧瑞上人处所幽深清寂的特点。

(2)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抒发了对瑞上人幽深恬静生活的倾慕之情,表达了诗人断绝尘想、潇洒物外的恬静心境和闲逸情致。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其四)

裘万顷 不见诗仙何逊①

来,春风几度早梅开。

竹篱茅舍自清绝,未用移根东阁②

栽。 【注】①〔何逊〕梁朝诗人,有《咏早梅诗》传世。 ②〔东阁〕古时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1)早梅开在乡间的竹篱边、茅舍旁,无人欣赏,它的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用不着专门为了供人欣赏而移栽到那达官贵人来来往往之处。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自得其乐和悠闲恬淡的心情。

(2)本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早梅开在乡间的竹篱茅舍旁,仍有清雅的风姿和孤傲高洁的气质。诗人以早梅自况,表明喜欢在竹篱茅舍边生活,不愿意在官场争名逐利,诗人借孤傲雅洁的早梅表达了孤芳自赏、高洁清高的志向。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①

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②

。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①〔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②〔六郡雄〕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

(1)这两首诗对边塞环境的描写各有什么特色和作用?(5分)

(1)陈诗“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王诗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浩瀚的大漠风光。狂风扫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色无光。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2)这两首诗表达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2)陈诗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王诗以轻快跳跃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写出了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赞颂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绝 句 王 雱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

(1)诗歌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细雨迷蒙,若有若无,路上虽无泥泞,但云雾却阴沉不开。寒气没有冬季凛冽,不过春风如剪,透过夹衣,有时还是会使人感到寒意。描绘了一幅天气 阴沉、寒风料峭的晚春图,为送春、伤春营造了氛围。

(2)诗中哪一处点明了全诗的题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2)“看春归”三字,是全诗的题旨。(答“欲寻何地看春归”也可)“春归”,指春天离去,春尽而归,花盛而谢。诗人不写他对花弹泪的送春情景,

却说处处园林有主,残存的春光都被人占尽,眼看着春光归去,却无法找到驻足放眼之地,表达了诗人欲送春而无地的怏怏之怀、怅惘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风 流 子 孙光宪 ①②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③

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注】①〔槿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溪曲〕小溪弯曲处。 ②〔菰〕水边的茭白。 ③〔水葓(hónɡ)〕红草。

(1)这首词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分)

(1)这首词选取了茅舍、槿树、小溪、菰叶、水葓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村舍风光画面。

(2)这首词艺术构思巧妙,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2)词的开头两句写用槿篱与溪曲装点了茅舍的优美环境,并描写了鸡犬之声,让人感到和平生活的气氛;“菰叶长”三句描绘了茅舍周围使人留恋的景色;“听织”三句写茅舍之外即听到急促的织布声,说明妇女在辛勤紧张地劳动。整首词围绕茅舍展开,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的农村图画。

单元检测·12

第5单元 阅读古代诗歌(2)[共11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首联描写早梅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1)首联采用对比的手法,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气。

(2)诗人是如何体现“早梅”之“早”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2)首联“暖独回”是“早”;颔联“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尾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秋寄从兄贾岛 无 可

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景物巧妙,请赏析前两联在写景方面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 (1)①动静结合。首联所写,暮色苍茫,草虫喧叫为动景,作者静坐禅房,沉思不语为静景,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表达了诗人对其从兄贾岛的思念之情。②视听结合。诗人夜深不能寐,只听得松涛阵阵,秋雨潇潇,一直听到更漏滴残(“彻”),此为听觉描写;天亮开门一看,并未下雨,唯见积得很厚的满庭落叶(“深”),此为视觉描写,视听结合,更巧妙地表达出诗人对其从兄贾岛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①表达出诗人对其从兄贾岛的思念之情。首联写静坐西林寺,暮色听虫鸣,颔联写长夜不眠听雨,后两联写对往事的回忆,都表达了对贾岛深深的思念之情。②表达了对贾岛落叶归根,放弃追逐名禄、归隐山林的希望。颈联回忆当初贾岛因名落孙山而生忧愤病,因朝廷昏庸不识人才,国事不可救药而生忧思病,两病相加,起了泛舟洞庭、归隐渔樵之心。尾联“迟回”“共”都表达了希望贾岛早日放弃名禄、归隐山林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注]

长 门 怨

刘 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注】〔长门〕汉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

(1)“雨滴长门秋夜长”一句对景物描写得极为巧妙,请分析其作用。(5分)

(1)第一句描绘了一幅秋雨之夜长门宫冷寂凄清的图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愁苦的心境,奠定了全诗哀伤凄怨的感情基调。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2)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诗人借雨滴、秋夜等意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抒发了内心的愁苦之情。②拟物。失宠宫妃的愁心伴着秋雨飞到皇帝寻欢作乐的昭阳殿,将无形的愁心当作有形之物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妃的悲苦命运。③对比。将失宠宫妃之泪痕不断与君恩已断联系起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把皇帝的寡恩无情给揭露出来。④夸张。“拭却千行更万行”一句是夸张,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幽禁深宫、怨愁满怀、终日以泪洗面的失宠宫嫔的形象。(以上四种手法,答出两种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1)~(2)题。(11分)

定 风 波 李 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1)这首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1)秋夜,一位女子正倚窗而立,凝望着河汉星空。一队大雁悠然南飞而过,之后,浩瀚的星空又显寂寥。只见荷塘月色笼着一层淡淡的烟雾。词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夜女子窗前思夫的寂静凄凉的图景。

(2)“候虫声接杵声长”一句描写可谓传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杵声”和“候虫声”为动,反衬周围的寂静,寂静的夜又反衬了女子内心的思潮汹涌,辗转反侧,可谓传神,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生发的深深的愁绪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踏 莎 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此前,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

(1)“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5分)

(1)“砌”字用得好。砌是堆砌、堆叠的意思。无数梅花和尺 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此处运用拟物手法,把愁恨这类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当作具有一定体积的实体来写,显得很有分量,更深重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特别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认为这两句为“有我之境”,请简要分析。(6分)

(2)所谓“有我之境”,就是词中抒发了作者主观感情,刻画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使人读后,感到其中有个“我”在。春寒料峭,词人独处孤馆,凄凉况味,可以想见。“可堪”(即哪堪)二字,则写出了词人难以忍受的心情,此即主观感受,亦即“有我之境”。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悲生的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了“有我之境”。

搜索更多关于: 2015高考语文核按钮 诗歌鉴赏答案 的文档
2015高考语文核按钮 诗歌鉴赏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dguq96tmu5a66i6tl2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