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则无须特别训练,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当偏重自然学科、现代语言等,认为这些知识对学生参与实际生活最有用处。这两派理论割裂了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辩证统一性质,因而其主张都是片面的(4分)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工具,他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去认识世界,接受尚未掌握的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智力的目标,并有计划地去加以实现;传授和学习的必须是系统的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活动,真正理解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
才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4分)
知识是发展智力的条件和基础,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统一的,教师必须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1分) (4)联系实际。(2分) 48.答案要点: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 (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
要点(1)、(2)、(3)、(4)各为2.5分,(5)为3分,无分析说明扣5分。
2020年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育》,其作者是 ( ) 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洛克 B.杜威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戌癸丑学制 6.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7.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 )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B.上课 C.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
11.“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 (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哪个环节? ( )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13.识记过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 ( ) A.暂时遗忘 B.永久遗忘 C.干扰遗忘 D.逆向遗忘 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 ( ) 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 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 ) 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1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 )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 (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2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 ( )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______。苏联的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当属______。 2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___、教好学生。狭义教育一般是指______。 2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教育与______相结合。体育是以______活动为基础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 24.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______和______的主体。 2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