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关键:
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数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2、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3、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4、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
5、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6、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 7、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8、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9、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个十)。
10、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11、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判断对错
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2、4321>4320万
3、9□000≈9万,□里最小填0。 4、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5、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13500000元=( )。
A、135元 B、1350元 C、1350万 D、1350万元 2、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1 B、2 C、3 D、4
3、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 B、十万 C、千万 D、亿
4、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A、207375 B、2070375 C、2073750 5、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 A、19998 B、20003 C、21000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900亿吨 810000千克=81万千克 三、求近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 (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1、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 2、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 3、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
第三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学生交流、汇报、补充。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 800÷40= 420÷60= 54÷3= 60÷30= 250÷50= 130×5= 2×380= 150×6= 18×3= 23×4= 7×13= 460×2= 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 710÷92≈ 543÷90≈ 350÷68≈ 455÷70≈ 678÷80≈ 59×103 ≈ 720×12≈ 315×72≈ 408×18 ≈ 209×29≈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 2496÷47= 4325÷48= 3276÷84= 2)245×27 = 530×48= 509×50= 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补充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5×43 3276 ÷84 54×69 2、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梨的19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 3、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4、四年级同学组织去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春游,共278人,每辆车有43个座位,如果保
证每人一个座位,大约需要包几辆车?
第四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练习(1)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实际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直接写出得数。
50×70= 40×30= 25×40= 160×3= 60×40= 200×7= 12×30= 22×4= 25×20= 48×20= 300×5= 180×5= 18×3= 60×6= 35×4= 72×2= 15×30= 17×40= 190×3= 95×4= 185×4≈ 154×28≈ 592×21≈ 108×34≈ 252×19≈ 313×32≈ 612×19≈ 710×38≈ 二、我会填。
(1)70的14倍是( ),106与80相乘,积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