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技能目标:
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过程:
1、复习:
1 / 13
2、引入: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和宽进行了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的意义.(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比的意义(看48页内容) (1)、思考路程与时间的比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间时=速度)
42252÷90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2)、再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6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60÷2=80千米)
教师讲解: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和160比2.
2 / 13
(3)、归纳比的意义
先让学生观察以上这些例子,然后让同桌相互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指名学生说说什么叫比.最后让大家打开书P49页,先看后读两遍.(读完,老师板书)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这部分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举例、归纳一气呵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比的意义理解得比较深刻.)
2、教学比的读写
师:15比10读作“15比10”,记作“15︰10”(板书) 10比15读作“10比15”,记作“10︰15”
42252比90读作“42252比90”,记作“42252︰90” 然后在指名读一读,提醒学生注意:虽然15︰10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15比10,不能读作十分之十五.并问为什么?(因为是一个比,不是一个分数)
(比的读写是新知识点,先通过教师的讲解,再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最后又提醒学生注意比的两种不同形式,这一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
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 / 13
让学生自学P49页上边“做一做”的1题,然后师板书. 让学生试着写出两个比,并与同桌说一说比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内容简单,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比和以前所学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在意义上又有什么区别?然后分小组讨论、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a:b=a÷b
4 /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