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5:56: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天津市新华中学2019届高三第8次统练试卷

生物学科

一、单项选择题

1.小鼠的颌下腺中存在一种表皮生长因子EGF,它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其中含有6个二硫键(形成一个二硫键会脱去2个H),EGF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激发了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过程,从而促进了细胞增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EGF基因至少含有318个脱氧核苷酸

B. 在氨基酸形成EGF的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48 C. EGF和高温处理变性后的EGF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 EGF能促进细胞增殖是因为EGF能进入细胞内发挥调节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EGF是53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多肽,其中含有6个二硫键,在合成的过程中需要脱去52个水分子和12个H;EGF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促进细胞增殖。

6=318个脱氧核苷酸,A正确;在【详解】EGF中含有53个氨基酸,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53×

18+12×1=948,B正确;EGF含有肽键,高温处理破坏氨基酸形成EGF的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减少了52×

EGF的空间结构,不破坏其肽键,故二者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由题意可知,EGF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未进入细胞内,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2.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1mm×0.1mm)进行计数,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观察实验中,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

到的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如图2所示。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RNA细胞结构只有②④⑥

B.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C.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 D. 若仅依据图2结果,则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为4.25×109个mL-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1中: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内质网、④核糖体、⑤细胞膜、⑥线粒体、⑦液泡、⑧细胞质基质。 【详解】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RNA的细胞结构有②细胞核、④核糖体、⑥线粒体和⑧细胞质基质,A错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B正确;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C正确;16个细胞,共有400个小若仅依据图2结果,该中方格中共有17个酵母菌,则每个小方格中平均含有17÷

16×400÷103)×103(稀释倍方格,故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为:17÷(0.1(血球计数板的体积)×109个,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数)=4.25×

3.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如图是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所需的嘧啶数与嘌呤数相等 B. ②过程中a核糖体结合过的tRNA最多

C. 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只通过激活蛋白激酶抑制基因表达 D. 终止密码子与d核糖体距离最近 【答案】B 【解析】

①过程为转录,该过程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该链中嘌呤和嘧啶的数目无法确定,因此转录过程中所需的嘌呤和嘧啶数也无法确定,A错误;②过程中,a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最长,说明该核糖体是从mRNA的

右侧向左侧移动进行翻译的,结合过的tRNA数目最多,B正确;从图中分析可知,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通过④过程进入细胞核,抑制转录过程,从而抑制基因表达,另一方面空载tRNA通过激活蛋白激酶Gcn2P而抑制翻译过程,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C错误;翻译过程从核糖体读取mRNA上的起始密码开始,②过程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到左,因此d距离起始密码最近,a距离终止密码最近,D错误。

4.通过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下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苷酸、解旋酶、Taq酶等 B. 第2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 C. 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运载体 D. 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PCR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步骤包括高温变性、复性、延伸。该过程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需要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做原料。

【详解】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苷酸、Taq酶等,不需要解旋酶,利用高温引起双链解旋的,A错误;第2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但形成的DNA两条链长度不同,B错误;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运载体,避免发生自身环化,C正确;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有2个,占2/8=1/4,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5.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

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Ⅲ-15为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且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病的遗传方式都是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6个体的细胞中甲乙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C. 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Ⅱ-6的次级卵母细胞发生了变异

D. Ⅲ-15和III-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01/1200,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1/12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甲病是伴性遗传病,患甲病的Ⅲ14女孩的父亲Ⅱ7号正常,说明甲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A);根据Ⅱ6和Ⅱ7不患乙病,但能生出患乙病的男孩,表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Ⅱ7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表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b);根据Ⅱ10和Ⅱ11不患丙病,生出患丙病的女孩,说明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d),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由于I1只患甲病不患乙病,故基因型为XABY,I2不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XaBXa-,由于Ⅲ13是患甲乙两种病的男孩,其基因型为XY,说明Ⅱ6含有b基因,即I2基因型为XX,由于I1传给Ⅱ6的X染色体上含AB基因,所以Ⅱ6的基因型为XX,即Ⅱ6甲乙病致病基因分别在不同的X染色体上,Ⅲ13基因型为XY,说明Ⅱ6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XAb的卵细胞,与Y染色体结合,生出XAbY的男孩,表现为同时患甲乙两种病,BC错误;Ⅲ-15为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且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故Ⅲ15的基因型为1/100DdXaBXab,Ⅲ16的基因型为1/3DDXaBY或2/3DdXaBY,单独计算,后代患丙病的概率=1/100×2/3×1/4=1/600,不患丙病的概率=599/600,后代患乙病的概率=1/4,不患乙病的概率=3/4,后代都不患甲病,因此子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599/600×1/4+1/600×3/4=301/1200,子代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1/100×2/3×1/4×1/2=1/1200,D正确。 故选D。

ABab

Ab

Ab

aBab

2019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e1rx5rsp29d31q9p63i6j6mw9sjow00dn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