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参评电教论文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商丘市第十六中学
1
蒋迎东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商丘市第十六中学 蒋迎东
多媒体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则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可以提供虚拟的操作平台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的领域,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探究初步能力,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切入点,恰当运用多媒体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切入,应以不影响数学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且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为原则,不能随意切入,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切入时机的把握上。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生的心理需要。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生通过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及时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这无疑大大加深了学生探究“为什么”的欲望。 2、强化感知,突破疑难时切入
初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的,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大
2
部分同学还是一知半解,如果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就很难想像了,利用多媒体中“Z+Z”智能教学平台里,通过演示,学生能真正感受截割的过程。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 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切入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教学效果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二、数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评价
多媒体运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其价值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有诸多标准,而评价多媒体的使用效果,其标准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要以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科学性,多媒体的操作技巧、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多媒体课件的科学性
课件本身的科学性,是指整个课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是否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这是一个课件能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也是课件能否正常使用并取得效果的前提条件。课件,应操作简便、画面美观、谐调;切换快捷、形式有趣;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疲劳。避免滥用或炫耀计算机技术而造成教学噪音。
课件,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对重点内容用突出的技术手段加以显示和处理,并可以用多种方式反复强调和表达。这样,可以化难点就容易突破。 2、好的课件应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不能让课件喧宾夺主。评价课件运用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
3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层层分析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逐步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并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在这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课件仅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中起辅助作用。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要防止用课件来完全替代教师,切不可将课件当成学件来使用。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设计展翅飞翔的蝴蝶动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形象生动,学生较容易理解轴对称图形这一个概念。
3、课件操作界面要简单
教师或学生在课堂上,耗费许多精力用在课件的技术操作上就会产生负面作用。课件操作界面简单,使学生的精力与思维集中在数学知识的探求上,而不是在繁锁的电脑操作上。
课件操作界面简单,不等于课件设计的思维训练过程简单化。简单陈述性的设计(俗话说,课本搬家、活动挂图等)的课件都不是最佳课件。 4、多媒体实施创新教育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多媒体以其集图文声像和三维动画为一体、直观、灵活等优势运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传递信息,延伸和扩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模拟操作、突破重难点等方面,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为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集中投影和多媒体手段的灵活隐现变化,生动再现了学生不同的思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如:利用“Z+Z”智能教学平台中的七巧板,进行移动拼成美丽的图案。在《生活中的数据》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我国历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的数目、名次、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利用网络查阅历届奥运会的资料,并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的成绩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对统计效果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利于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