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唯物史观
作者:黄涛
来源:《祖国》2020年第01期
摘要:1845年到1846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与恩格斯首次提出理解、认识与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里具有程碑意义的著作,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并对人本主义(费尔巴哈)和唯心主义(黑格尔)等所有旧唯物主义哲学进行批判。马克思构建的历史唯物主义重要原理,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条件,分析历史运动规律以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 ; “共产主义” ;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完成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下文简称为《形态》).此作品较为全面、系统的叙述了两人所制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对施蒂纳、鲍威尔、费尔巴哈等为首的当时德国流行的不同种类的唯心史观思想开展深刻的批判和分析,将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界限进行划分,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形态》第一卷中,马克思运用大篇幅来批评施蒂纳、鲍威尔、费尔巴哈为首的很多现代德国哲学家,其中的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1]”则是《形态》这部著作的主要部分,其充分体现了马、恩二人批判德国思辩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唯心史观要阐述的主要观点。
一、唯物史观的前提及其内涵
马克思批判德国哲学家基于意识阐述的唯心主义方法,并与此思想理论划清界限,就要以果断舍弃他们错误理论为出发点,制定正确方向与出发点,这是科学唯物史观的重要基础。“个人是所有人类历史的首个基础和前提。[2]”马恩充分阐述人是所有历史观不能缺少的基础和前提,历史的本质是人的历史,如果人不参与则不会产生历史。
首先,《形态》指出要基于现实的个人视域来分析构成社会历史基础的人和社会历史。《形态》阐述,历史基础的个人在内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实践性的、社会历史性活动的存在[3]。所以,如果仅仅静态的、孤立的把个人当作是历史的基础,不如客观、准确地将进行实践活动的个人,特别是进行着生产活动的人当作是历史的现实基础。马恩明确阐述唯物史观基础,其本质是阐述人的活动,特别其生产活动,根据社会状况和人的经济状况来分析和探究人的历史、人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