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2—3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2号试管的卫生香燃烧得更旺。 查阅资料获知: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中Fe的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猪肝
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25万倍。FeCl3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Fe。请回答:
(1)写出2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转换为 来实现的。
(3)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得出的结论
不令人信服。小芳认为: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Fe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 (选填“小明”或“小芳”)的观点。
25、货车驾驶员在卸货后,把空的纸箱放在车斗里。在汽车行驶时,发现有纸箱从车斗里“飞了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明同学经过思考后,进行了模拟实验:将纸屑放在一个铁盒里,
用吹风机向铁盒上方水平吹风,发现有纸屑从铁盒中“飞”出来,如右图。 请回答:(1)小明向铁盒上方吹风是模拟 。
(2)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纸箱从车斗里“飞”出来的原因。 。 26、小明的爸爸在一块新开辟的荒地种植西瓜,发现许多幼苗与附近的土壤上长势良好的幼苗不一样,出 现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的症状。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于是小明取土壤样本带到环保部检测。检测 结果认为,导致幼苗长势不良的主因是pH过低,次因是缺钾,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和附近的土壤样本的其 他指标非常接近。下面是小明在环保部门指导下进行的实验探究:
材料:酸碱调节剂、钾肥、附近的土壤、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大花盆3只、长势良好且株高相近的西瓜苗 若干
实验过程:①将3只大花盆分为如下三组:
A组:附近的土壤+幼苗10株 B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幼苗10株+钾肥 C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细苗10株+酸碱调节剂
②各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请回答:(1)“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 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得出结论 (2)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后,对数据应如何处理?
(3)请在右图中用柱形表示B、C组的预期实验结果。
(4)小明建议爸爸在此荒地种植西瓜时,应追施适量的 (用化学式表示)和钾肥进行改良。
4
3+
3+
3+
27、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名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名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 “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用试管取适量Na2CO3与NaHCO3溶液,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试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 。
(2)在研究Na2CO3与NaHCO3转化时,小明觉得Na2CO3转化为NaHCO3过程中,由于NaHCO3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入CO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让小明很疑惑:NaHCO3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产生呢?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 不同。 28、小明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由于调制食盐水密度的操作不够精准,导致实验中鸡蛋很难悬浮在食盐
水中。于是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分别用量筒和烧杯等器材配制了三杯不同质量分数的酒精溶液,其中图甲B烧杯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9:6。用注射器吸取密度为0.9克/厘米的食用油,分别在三杯酒精溶液中部注射一团油滴,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再过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油滴所处的状态如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为此,他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待填 【建立假设】假设一:可能是油滴的密度变小了。 假设二:可能是酒精溶液的密度变大了。
5
3
俗名 化学式 构成微粒 溶解度(常温) 两者的转化 苏打 纯碱 Na2CO3 Na CO3 21.5克 Na2CO3+CO2+H2O===2NaHCO3 +2-小苏打 NaHCO3 Na HCO3 9.6克 2NaHCO3=====Na2CO3+CO2↑+H2O 加热+-
【实验方案】针对“假设一”的实验:用注射器吸取图乙任一烧杯中的油滴,将油滴注入到某一溶液中,....观察其浮沉状况。
针对“假设二”的实验:先测定酒精溶液密度为ρ1,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它的密度为ρ2,比较ρ1和ρ2的大小。
【得出结论】油滴密度不变,酒精溶液密度变大。
请回答:(1)根据小明所作的假设,推测小明所提的问题是: ? (2)针对“假设一”的实验中,某一溶液是 。
(3)小明经过思考,对“酒精溶液密度变大”这一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即 。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29—33小题每题6分,第34小题7分,第35小题8分,共45分) 29、右图是空气中的一种微粒离开血液进入人体细胞以及细胞释放的量进入血液的模式图。 请回答:(1)该微粒在血液中主要依靠 (选填“红细胞”或“白 细胞”)来运输的,进入细胞内参与 这一生理过程。
(2)当你衣着稀少并处于寒冷环境是,皮肤的血流量会 。 30、食盐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健康平衡盐,适量食用可维持人体Na、K等重要离子的平衡。右图是某品牌平衡盐的部分说明。请回答:(1)在物质分类上,氯化钠和氯化钾都属于 (选
填“酸”、“碱”或“盐”)。
(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摄入K的质量在2000—4000毫克之间。若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K的质量是2000毫克,其中10%来自
该平衡盐,以该平衡盐每100克所含K18克计,他每天需要摄入该平衡盐 克(精确到0.1克)。 31、将一个黄色金属的实心龙雕像悬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8牛,当雕像完全浸 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6牛。请回答:
(1)雕像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牛。
(2)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雕像是否纯金制成的?(ρ金=19.3×10千克/米)
6
3
3
+
+
32、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公元16 世纪,哥白尼经过对太空的仔细观测,发现这个认识存在错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 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再经过几个世纪的观测和研究,科学家发现太阳只是处在银河系的边缘,我们所在的 银河系也只是宇宙中无数个星系中的一个。1929年,哈勃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对宇宙又有了新的认识。 请回答:(1)银河系是由 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星系间的距离 (选填“在扩大”、“保持不变”或“在缩小”)。
(3)上述科学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33、某Na2CO3样品中混有一定量的Na2SO4,小明想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20克放入烧杯, 加入100克水使样品全部溶解;再向烧杯中加稀硫酸,当滴加的稀核酸质量为50克进,恰好完全反应, 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是165.6克。请通过计算回答:
(1)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4、电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没有人能独享这份荣耀,它经历着如下的“进化史”:
1879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碳丝灯,通电后碳丝温度高达2000℃左右,进入白炽状态而发光,
所以也称“白炽灯”。
1910年,美国通用电气实验室发现用钨丝制造的灯既便宜又明亮。
1934年,欧文·米兰尔进一步改进,将灯丝绕成螺旋形,使发出的光更明亮。
20世纪30年代,人们研制出阵荧光灯,利用了光气体发出的光使灯里的涂膜发亮。它比普通灯温度低并省电。
最近,人们还发明了大功率LED灯,它更省电、寿命更长。
请回答:(1)为了安全用电,控制灯的开关必须接在家庭电路的 线上。
(2)如右图,灯丝绕成螺旋形的原因是 (选填 “增加”或“减少”)散热。
灯的种类 额定功率 使用寿命 市场价格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