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教学对象:入党的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使命感; 教学时间:45分钟。 授课人:孙亚飞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三大主要背景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背景。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2000年2 月20日,江泽民同志在高州讲话中,提出了“五个始终”,其中包含了“两个代表”的内容。
2、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概念。这是江泽民民志首次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3、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
1
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就“三个代表”的理论性质和落实要求进一步作了阐述,他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具体而言,要做到“四个必须”。
5、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进一步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时代条件、实践基础和党内环境,深化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有人概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初发端于高州,首次明确于广州,强调深化于上海,集中宣传于北京,理论形态形成于“七·一”讲话,丰富发展于“5·31”讲话,科学定位于十六大。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把握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征,也要全面把握它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特征。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运用
这种传承关系至少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党治国治军的方略作出了新的概括。
在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强调要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指引下,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在基本立场和实践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
2
正动力的观点,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它本身就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创造性实践的理论结晶。
在思想路线和理论品质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变化,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大的理论价值在于,它在人类社会世纪之交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篇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七大方面:
与时俱进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但由于解决的历史课题及历史条件不同,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使党的思想路线形成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历史方位论。强调历史方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历史方位论回答了党身在何处,以及保持先进性的历史定位问题。
第一要务论。发展问题是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的问题,但是把发展看作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一要务论明确回答了我们党主要做什么的问题。
目标纲领论。党的奋斗目标和纲领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以动员群众、凝聚力量的一面旗帜。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纲领强调,党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就使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具体化了。
改革创新论。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党的几代领导核心都特
3
别重视改革创新,但在理论上着力阐述这一问题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执政为民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但是把执政和为民联系起来,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思想特点,富有新意。执政为民论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我们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
从严治党论。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失去政权的教训,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着力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大学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同时,它也是当代大学生发奋图强、立志成才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强大动力,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献身伟大事业的具体目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历史的使命将交由当代中国大学生来完成。因此,21世纪的大学生,都要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牢牢把握\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动,自觉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使自己尽快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材。
(一)、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追求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满腔热情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三个代表\为大学生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使大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我们伟大的党,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一心一意跟党走。
(二)、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的优秀分子,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属于我国生产力主体性构成要素中高层次、高素质、最具发展潜力的部分。
我们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启迪创新思维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