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在采购过程中,批量采购可以分摊订货费用;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采取 批量加工的方式,可以分摊调整准备费用。
3、缩短订货提前期,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当企业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时,一旦客户需要就可以迅速供货,缩短客户的订货提前期,增强企业对客户需要的快速反应能力。
4、缓冲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由于某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出现作业失误,往往是难以实现避免的。这个时候,如果企业持有一定的存库,就可以缓冲作业的失误,保证生产经营按预定的要求继续进行。
企业大量的库存的存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各项成本,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管理其库存,以尽可能降低自身的成本,而没有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最优化,要建立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生产、配送、和库存控制策略,就有必要研究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五、供应链中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企业持有一定的库存可以降低库存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提高平衡供给与需求的途径,为不确定需求提供保证,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于是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各自持有自己的库存。也就是说整条供应链各个节点都独立持有自己的库存。这种各行其道的山头主义行为必然导致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低下。
2、存在信息曲解现象
供应链的各个经营者与各自的客户需求方之间交换的信息准确度不高,为了保守起见,各个经营者都有自己的安全库存,这样容易产生库存过剩的现象。这种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在向上游企业传递发生的放大现象,对于最终客户最远的企业成员影响最大,这种现象称为信息曲解现象,也称为牛鞭效应。
3、缺乏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
当前供应链中库存成本过高,其根本原因是供应链企业采取了过于简单的库存策略。供应链上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形成的库存,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策略也随着不确定性的来源发生变化。许多公司对所有的物品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
略,物品的分类没有反应供应与需求中不确定。
4、缺乏合作与协调
当前,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为了应付不确定性,都设有一定的安全库存,再加上相互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维持一个较高的安全库存,为此付出了较高的代价。
六、解决供应链中库存管理问题的途径
1、树立供应链整体观念。要在保证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条件下,实现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的库存管理合作,需要对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供应链企业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价值追求等。要在信息充分共享的条件下,通过协调各企业的效益指标和评价方式,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达成共识,从大局出发,树立共赢的经营理念,自觉协调相互需求,进而建立一套供应链库存管理体系,使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所有参与者在绩效评价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一致,充分共享库存管理信息。
2、精简供应链结构。供应链结构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有着重要影响。供应链过长,各个点之间关系过于复杂,是造成信息在供应链传递不畅、供应链库存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优化供应链结构,是保证供应链各节点信息传递协调顺利的关键,是搞好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础。因此,应尽量是供应链结构朝扁平化方向发展,精简供应链的节点数,简化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的关系。
3、将供应链上个环节有效集成。集成供应链各环节,就是在共同目标基础上,将各环节组成一个虚拟组织,通过使组织内成员信息共享、资金和物质相互调剂,优化组织目标和整体绩效。通过将供应链上各环节集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供应链库存管理系统复杂性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效率的影响,使供应链库存管理数据能够实时、快速地传递到各个节点,从而大大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的响应,提高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整体绩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