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6:14: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美国电信市场的过度竞争使高达3000亿美元的投资化为泡影,上百家电信公司破产倒闭,造成几十万人失业,并触发美国经济衰退。

对电信行业来说,垄断有其代价,竞争的成本也很高。反过来说,竞争有其积极的一面,垄断亦有其特定的必然性。竞争和垄断都只是一种市场格局,而非追求之目标,无论是法律还是政策都不应以单纯的垄断或竞争为取向。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电信网络还是电信业务都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形态,相互之间不断渗透、替代,使得电信行业的可竞争性极大增强。

很多人以为随着技术演进、市场发展,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已被打破,其实这只是由于电信行业仍维持着垄断体制下的高利润,使市场能够容纳较多运营商并存。他们忽视了随着竞争加剧,价格会一路下跌,当竞争将行业超常部分的利润蒸发掉时,电信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征将会再度显现。

因此,现代电信业虽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垄断行业,但依然是典型的网络型行业。固定成本的沉淀性并未随着竞争加剧而改变,而过度竞争必然会导致部分企业退出市场。电信业的基本性质不变,决定电信企业行为的根本力量就一直存在。时至今日,电信行业本质上依然是也只能是一个垄断性行业。

电信业是战略性产业吗?

不同产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国民经济中作出不同贡献,有着不同的地位。清晰地认识到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和地位,对电信业调整产业结构和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ICT产业的核心力量,电信业直接影响的范围取决于它在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和增长速度。在中国,电信业务收入一度以超过GDP的发展速度飞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资费的降低,电信业的直接贡献正在逐步走低。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也是正常的、必然的。近年来电信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在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6.75%下降到2008年的1.73%。

现在来看,电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要看直接的方面,更要看间接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四力‖:一是―拉动力‖。电信业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创造的巨大需求直接拉动了电子制造业以及相关产业的振兴。二是―促动力‖。电信业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新兴业态。三是―推动力‖。正是由于电信业的发展,推动企业不断改变供需链条和内部结构;推动政府部门提升工作效能,优化服务及互动的方式;推动人们不断改变他们的消费方式和行为。四是―带动力‖。电信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就业,增加了税收。

可见,电信业作为一个生产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联系密切,任何部门的生产和管理过程,都离不开电信部门的支撑作用,因此估计电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应仅计算电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直接作用,还应计算电信业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间接作用。电信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会是基础产业,因为电信服务已日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信业不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从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减少的现象即可看出。2000年前电信业是―瓶颈产业‖,因而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2000年后,电信业扔掉了―瓶颈‖的帽子,一度不再作为―先导产业‖发展;到―十一五‖后期,随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来临,新一轮国际竞争已演变成争夺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对电信业―先导性‖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继续作为―先导产业‖予以发展。由于电信业事关国计民生,事关两化融合,尤其是与国家安全的密切相关性,其健康发展是国家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战略部署的有机组成。因此,电信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围绕上述定位,要处理好电信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认为,无论是―适度超前‖的、―齐头并进‖的还是―紧紧跟进‖的,都不能概括这二者的关系。在新的形势下,电信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既不是―超前‖,也不是―并进‖,更不是―跟进‖,而应当是―紧密融合‖的。电信业曾经作为―瓶颈‖备受诟病,一度作为―骄子‖占尽风光,现在逐渐―平和‖下来——而这种―平和‖正反映了整个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电信业未来所要追求的就是一种―平和之道‖,不是急风暴雨、狂飙突进式地发展,而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地演进,做国民经济的―融入者‖、产业链的―参与者‖而非―凸显者‖、―控制者‖,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日益扁平化的世界谋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电信改革何去何从?

对“分拆”式改革的反思

1.电信业特别是电信产业链中的网络层具有非常强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分拆的改革势必要影响电信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电信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要求企业必须将密切相关的业务有效地聚合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这样可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拆的结果不仅是经济效益的丧失,同时恶性竞争层出不穷,为互联互通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2.“分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竞争不足”问题,同时产生“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共存的现象。

中国电信业―分拆‖改革的初衷是为市场引进更多的竞争机制,促进市场的竞争。但是中国电信产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分拆后市场结构的主体仍然为国家或国家控股,分拆后市场出现―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共存现象成为必然。

一方面,分拆改革并没有改变竞争主体的产权同一性。竞争主体的产权同一性,对国家而言即要考虑市场竞争的效率又要考虑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当两者出现矛盾时,要么牺牲市场效率换取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么牺牲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换取竞争效率。但是,这两种情形都会给电信市场竞争带来问题。第一种情形,牺牲市场竞争效率,通过各种行政性的产业治理方式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市场竞争让位于行政命令。第二种情形,任由无产权约束的恶性竞争发展,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合理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形成,社会资源并没有得到最优配置,造成过度竞争。

另一方面,分拆改革并没有改变竞争主体国有控股,一是资产监管职能是否完全到位,二是在引入竞争后,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监管职能与政府其他职能分开。从形式上看,电信运营公司已经和政府部门完全分开,但是由于其国家控股的产权结构,从国家利益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国家发改委、国资委与几大电信运营公司不可能分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其下属各地通信管理局在行使管制职能时,不可能完全独立于这几大电信运营公司,这严重影响政企分离和电信管制机构的独立性。各个政府部门在行使电信管制职能的利益出发点的不一致也导致了电信管制目标的冲突。

3.“分拆”并不能有效阻止垄断行为发生.。

中国电信业的垄断实际上带有强烈的―行政垄断‖的色彩。垄断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是切合产业特点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电信业的垄断是一种行为垄断,效率低下、差别价格、价外收费、强制搭售、强买强卖、随意涨价、服务质量差等这些电信业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垄断结构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电信的体制产权问题导致的行政垄断造成的。因此,分拆并不一定就能引进竞争,因为分拆改革并没有改变引起―垄断‖的内因。同时分拆后虽然已没有任何一家电信企业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但在分业经营的模式下中国电信企业却在各个细分的业务市场上形成了行政垄断,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的占有率为70%左右,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固定电话业务上的占有率为90%左右。

对下一步电信改革的构想

要实现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必须坚决摒弃以往那种片面化的电信改革模式,而代之以一个包括产权制度改革、市场结构优化和电信管制重构三个方面共同推进的系统框架。

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由于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的绝对资本是国有资本,单一化的投资主体和多元化的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引发运营企业间利用垄断资源展开恶性竞争。可以说,产权改革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电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当下国情,应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进产权改革措施,逐步形成以国有资本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权结构。

(1)逐步引入非国有资本。引入非国有资本的路径有二:一是以经营权方式引入。政府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将某种电信设施资产以一定价格在一定期限内出让给民间部门进行自主经营和管理。此种方式的现实意义在于不必出让国有股权,就能有效利用民间资本的优势。二是以所有权方式引入。在增量资产方面,采用扩股融资方式,通过发行股票,向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在存量资产方面,采用出售和股份制改造方式。从国际经验来看,股份制改造是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最常见方式,不仅是引入资本的有效途径,还有助于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和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形成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激励与监督有效结合的治理机制。

(2)保持国家相对控股。一直以来,我国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通常是向社会募集股份,而非出售国有股。这种操作方式不利于盘活国有资产,难以实现股东多元化。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应体现在―质‖上,以相对控股为目标,不断减持国有资本比重,用较少的股份控制更大数量的资产。鉴于我国现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电信业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等考虑,推进电信业产权多元化应保持国家相对控股,确保国有资本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产业,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总体来看,在电信业的基础网络环节,应坚持国有资本的主体地位;在弱自然垄断环节,应降低国有经济比重,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形成多种所有制结构;对于完全属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可通过出售而实行民营化改革。

2.优化电信市场结构

(1)坚持适度准入。坚持适度的市场准入,既有别于当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奉行的自由竞争政策,也有别于改革开放以前及早期的垄断政策,就是一方面把好市场准入关,反对无障碍地进入市场,防止过度竞争;另一方面提倡适当程度的竞争,反对垄断。在第三次电信重组后,我国电信市场形成了三家全国性大型电信运营商为主体、几万家增值业务提供商参与竞争的市场格局,前者极大,后者极小,缺乏中间层。借鉴国际经验,在推进基础运营业产权改革的同时,应着眼于整体市场架构,大力发展虚拟运营商和转售运营商,推动形成多层交融、层内层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多极市场格局。在3G牌照业已发放之后,可先行试点开放区域牌照和虚拟运营,逐步全面发放

搜索更多关于: 电信 的文档
电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f6uq453np1qw0b8dn4b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