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处于拥挤、闷热的环境 自主神经疾病或帕金森氏病 用力后直立时发生 心源性晕厥 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史 家族性猝死或离子通道病史 劳力或运动试验时发生 心电图异常 突发心悸后发生晕厥 心电图检查提示心律失常性晕厥 双束支阻滞(定义:LBBB或RBBB合并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异常(QRS间期≥0.12秒) 莫氏I型II度房室传导阻滞 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在排除药物影响下的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3秒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长QT或短QT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 右胸导联ST段穹窿样抬高(Brugada综合征) 右胸导联T波倒置、epsilon波和心室晚电位提示ARVC Q波提示心肌梗死 LBBB=左束支传导阻滞,RBBB=右束支传导阻滞,ARVC=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通过初步评估可获得的诊断
1.血管迷走性晕厥:晕厥由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直立引起,或伴随典型晕厥前兆者。 2.情景性晕厥:晕厥发生在特殊触发事件或情景时或之后迅速发生。 3.体位性晕厥:由站立诱发的晕厥且既往有体位性低血压病史。 4.心律失常相关性晕厥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有如下表现:
清醒状态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或反复性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3秒 莫氏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交替性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或快速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非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长QT或短QT间期综合征 起搏器或ICD功能不良伴心脏停搏
5.心脏缺血相关性晕厥:晕厥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伴或不伴有心肌梗死 6.心血管性晕厥:晕厥发生在伴有心房粘液瘤、重度主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栓塞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
(三). 危险分层
当初步评估后尚无法明确晕厥原因时,需立即进行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脏性猝死风险的评估,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对晕厥后近期内出现危及生命事件风险的患者应住院诊治。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2011发表的学会声明中指出了短期危险因素见表5。主要危险因素指
9
多个研究报道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次要危险因素指一个研究报道的危险因素。具备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晕厥患者应紧急(2周内)心脏评估,具备一个或更多次要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应考虑紧急心脏评估。
表5 短期风险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应该接受急诊心脏评价)
心电图异常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或传导系统疾病 新发生的心肌缺血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脏疾病史 缺血、心律失常、梗死、瓣膜性疾病 低血压 收缩压<90mmHg 心力衰竭 既往史或目前发生的 次要危险因素(可以接受急诊心脏评价) 年龄>60岁 呼吸困难
贫血 红细胞比容<0.30 高血压 脑血管疾病
早发猝死家族史 猝死年龄<50岁
特殊情景 卧位、运动或没有先兆症状的晕厥
表6列举根据最新的心脏性猝死和心脏起搏治疗防治指南提出的主要高危因素。 表 6晕厥危险分层
10
短期内有高度风险需立即住院和详细评估的指标 严重的结构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LVEF降低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提示心律失常性晕厥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 劳力或卧位时发生晕厥 晕厥之前感觉心悸 有家族性心脏性猝死家族史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双束支阻滞(LBBB或RBBB合并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阻滞)或其他室内传导阻滞QRS时限≥120 ms 在没有应用负性变时性药物和体育训练的情况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或窦房阻滞 预激综合征 QT间期延长或缩短 伴V1-V3导联ST段穹窿样抬高(Brugada综合征) 右胸导联T波倒置,epsilon波和心室晚电位提示ARVC 严重并发症 严重贫血 电解质紊乱 ARVC=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四). 辅助检查 1. 颈动脉窦按摩(CSM)
当按摩颈动脉窦导致心脏停搏时间>3s和/或收缩压下降>50mmHg时,称之为颈动脉窦高敏感(CSH),当同时伴有自发性晕厥时,则诊断为颈动脉窦性晕厥(CSS)。诊断CSS要分别在卧位和立位顺次按摩右侧和左侧颈动脉窦,10s内可诱发晕厥症状,整个过程要在持续心率和外周血压监测的条件下进行,以便较好评价血管抑制型晕厥。CSH在老年男性常见,但颈动脉窦晕厥却相对少见,颈动脉窦晕厥在小于40岁的人群更为罕见。
CSM检查的主要并发症为神经系统并发症。因此CSM应避免应用于既往有TIA病史、3个月内发生过卒中或颈动脉听诊有杂音的患者,除非颈动脉超声检查除外明显狭窄。
建议:颈动脉窦按摩指征
年龄大于40岁、初步评价不能明确晕厥病因者
避免应用于既往有TIA或3个月内有卒中病史以及颈动脉听诊有杂音的患者(除非颈动脉超声检查除外严重狭窄)
诊断标准
CSM阳性:大于3秒的心脏停搏和/或收缩压下降>50mmHg 并出现晕厥症状 2.直立位评价
目前有两种方法检测受检者体位变化时的反应(表3)。
一种是“卧立试验”,患者主动由卧位变为直立位,另一种是直立倾斜试验(60°或70°)。
(1) 卧立位试验
11
这项检查用于诊断不同类型的直立不耐受综合征(表3)。该检查操作简单,一副血压计就可完成临床常规检测。因为可能产生上肢静脉阻塞,血压测量的频率不应超过每分钟4次,如需更频繁检测,可应用逐跳持续性无创血压监测。
卧立位试验建议: 指征
当初步怀疑存在体位性低血压则应进行该检查,用血压计分别手测平卧位时和站立3min后的血压。
可疑患者应用持续性无创血压监测。 诊断标准
若出现症状性血压下降:与基线值相比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则为阳性。
若出现无症状性血压下降:收缩压与基线值相比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则为可疑阳性。
(2) 倾斜试验 倾斜试验的建议 : 方法
若开放静脉推荐在倾斜开始前应至少平卧20min,如没有静脉通路则应在倾斜开始前至少平卧5min
倾斜角度应在60°~70°之间
被动期持续时间最短20min,最长45min
在直立体位下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固定剂量300-400ug
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时,1-3ug/min,逐渐增加 ,使平均心率超过基线水平的20%-25% 指征
推荐应用于在高风险情况下发生的不明原因的单次晕厥事件(如发生或可能发生创伤或从事高风险职业);或无器质性心脏病反复发生晕厥;或虽然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心源性晕厥的可能已排除
推荐应用于证明患者发生反射性晕厥的易感程度 可用于鉴别反射性晕厥和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 可考虑用于鉴别伴有抽搐的晕厥和癫痫 可考虑用于评估不明原因的反复发作的晕厥 可考虑用于评估频繁晕厥和心理疾病的患者 不推荐用于评估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是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的禁忌证 诊断标准
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反射性低血压/心动过缓伴有晕厥或进行性体位性低血压(伴或不伴有症状)分别诊断为反射性晕厥和体位性低血压
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反射性低血压/心动过缓,未诱发出晕厥者为可疑反射性晕厥 出现意识丧失时不伴有低血压和/或心动过缓可考虑心理性假性晕厥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