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第1课 《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小酌(zhuó) 马羸(léi) 赍书(lài) 压轴(zhòu)戏 ....B.惶遽(jù) 暗忖(cǔn) 骁骑(yāo) 体(tī)己钱 ....C.鞍辔(pèi) 成皋(gāo) 趿(tā)拉 饮(yìn)牲口 ....D.沽酒(gū) 隐讳(huì) 掣刀(zhì) 潜(qián)水艇 ....答案 C
解析 A.赍jī;B.骁xiāo;D.掣chè。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德国联邦议院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德国联邦议员过去两年间的国际差旅费比上次统计时暴涨41%,达到688万欧元。德国媒体纷纷________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2)为进一步加大公众意见在评选中的________,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评选活动将采取公众投票和评委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据外媒30日报道,英国一位女记者每天喝三升水,坚持四周之后,样貌足足________了十岁。
A.质疑 权重 年轻 B.质疑 比重 年青 C.置疑 权重 年轻 D.置疑 比重 年青 答案 A
解析 质疑:表示对对方的语言表示怀疑,而且有质问、逼迫的情绪。置疑:表示对某问题存在怀疑,没有强烈情绪,多用于否定式。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比重: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年轻”指年纪不大(多
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久前,我国网络团购行业成立了“中国诚信网络团购联盟”,对于这样的首个民间诚信组织,监管者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实现监管与自律的良性互动。
B.《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中,讲了一个曹操行刺董卓的故事。
C.闲置土地的处置能否“掷地有声”,增量明显的土地供应计划能否如期落实?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房地产调控能否真正奏效。
D.近日,山东省就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作出规范,严禁乡(含乡)以上政府部门以任何名义借“一事一议”向农民筹资筹劳。 答案 A
解析 B.“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应加引号。C.第一个逗号改为问号。D.“(含乡)”应在“以上”后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诸葛亮没能完成刘备交给的兴汉大业,但回首一生,鞠躬尽瘁,虽死无恨,也算报答....了先帝当初的知遇之恩。
B.在市体育馆举办的“2014中国李白诗歌节”开幕式,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每当节目结束时,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掌声。 ....
C.面对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期待在中国3G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D.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位争议很大的大人物,时人曾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唐太宗曾把他和伊尹、霍光相提并论。 ....答案 A
解析 A.虽死无恨:即使死了也不遗憾。B.如雷贯耳:像雷声穿透耳朵,一般形容人的名声非常大。用来形容掌声不当。C.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与语境不符。D.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差别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句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严谨、严肃、严格、严密”,钱学森曾在黑板上写下这四个词,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一生学术精神的写照,“四严”之中深藏敬畏。
B.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出色的人物,被称为“三绝”,即奸雄之绝曹操、忠义之绝关羽、谋臣之绝诸葛亮。
C.我们相信,中美双方只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加强交往与合作,注重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两国关系就能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D.中国对于百科全书是舶来品,从倡导编纂中国自己的百科全书到第一版的横空出世,再到第二版的与时俱进,前后历时30载。 答案 B
解析 A.成分残缺,在“写下”后应加“的”,或在第一个“是”前面加“这四个词”。C.语序不当,“只要”应该在“中美双方”前。D.主客倒置,应为“百科全书对于中国是舶来品”。 二、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操见前军停马不进,问是何故。回报曰:“前面山僻小路,因早晨下雨,坑堑内积水不流,泥陷马蹄,不能前进。”操大怒,叱曰:“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务要即时行动,如违令者斩。众军只得都下马,就路傍砍伐竹木,填塞山路。操恐后军来赶,令张辽、许褚、徐晃引百骑,执刀在手,但迟慢者便斩之。操喝令人马沿浅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号哭之声,于路不绝。操怒曰:“死生有命,何哭之有?如再哭者立斩。”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沟壑,一停跟随曹操。过了险峻,路稍平坦,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操催速行。众将曰:“马尽乏矣,只好少歇。”操曰:“赶到荆州将息未迟。”
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哉!”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
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骤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6.曹操为何在逃亡中大笑?(4分)
答: 答案 既有躲过一劫的侥幸心理,也有贬低周瑜、诸葛亮以掩饰自己恐慌、沮丧的心理。 7.当曹操在马上向关羽欠身施礼时,关羽也欠身称曹为丞相,这一态度包含着什么信息?(5
分)
答: 答案 关羽没有忘记旧恩,为下文放走曹操埋下伏笔。
8.当关羽看见曹操与众将士已经冲了出去,不禁大喝一声,这叫声包含着怎样的复杂心理?
(5分)
答:
答案 (1)有不得不违背军令的懊恼;(2)有“义气”得以保全的激动;(3)有抓住剩余曹军作为补偿的念头。
9.关羽该不该放走曹操?请谈一谈你的看法。(6分)
答:
答案 (1)应该放走。①曹操对关羽有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古人历来所信奉的,所以就感恩这一点来说,应该放走曹操。②关羽有“昔日之言”,即曾许下诺言。一次是关羽留下一封信,说“三思主相之恩,深如沧海;返念故主之义,重若丘山”。是说难以忘记刘备的旧义所以告别,但是“尚有余恩未报,候他日以死答之”。还有一次承诺是曹操在浦陵桥上送别时,关羽又说:“异日萍水相会,别当酬之。”关羽是个义重如山之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应信守承诺,因此应该放走曹操。
(2)不该放走。知恩图报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关羽的命虽然也是曹操留下的,恩怨要分明,但他不能以私废公,敌我不分,丧失立场,违背军令,故他不该放走曹操。 三、语言运用(15分)
10.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褒和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我国三国时期的人物曹操进行评价。(6分) (1)褒: (2)贬:
答案 (1)雄才大略的曹操,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在三国的政治天宇中。 (2)曹操为人,奸诈如狐,打着天子的旗号,干着算计诸侯的勾当。 11.某茶社对联的上联是“茶亦醉人何必酒”,请拟写一个下联。(4分)
答:
答案 书能香我无须花
12.辩论赛的自由辩论阶段,针锋相对,唇枪舌剑,是赛程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以下辩论以“网络虚拟空间是否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为辩题,请针对反方的辩问,拟写正方观点。(5分)
反方二辩:请问正方二辩,难道你们认为人与机器的对话会比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更使人亲近吗? 正方二辩:
答案 人与机器的对话,人在网络上的交流,真的就像对方所说的是人与机器在对话吗?我们是跟另外一端的朋友在进行对话,而在对话的过程中是用将心比心的交流方式,如果这样的交流不是更亲近,那么怎样的交流才能算是更亲近?难道说面对面交流,就没有虚假的成分存在吗?难道对方要认为通过网络这样的交流必然导致虚假吗?这点我方不能苟同。谢谢!
细节决定成败 纠错成就完美
题号 错 题 卡
错题原因摘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