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一些策略
作者:赵雪莲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04期
摘 要: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为达到这个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也包括让学生学好简便运算。现在以多位数加、减法、乘法的简便运算为例,谈谈多年教学中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简便计算;策略
简便运算要计算,凑整是关键,下面是我通过近20年教学实践归纳出的常用简便运算的一些教学策略,与同仁共享。
一、多加要扣除,多减要补上;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简便计算策略
这种策略在第一学段教学中更常用些,例如,456+399,先用456加上400,比399多加了1,就要在最终结果中扣除1。同理,在计算656-403时,先从656中减去400,少减了3,比原题少减了3,为保证结果一致,就要再减去3。 二、用“添、去括号法则”进行简便计算的策略
这种策略在第二学段较常用。例如,8.74+(4.05-3.74),这道题如果不出现在简算题里,可以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但要是出现在简便题中,就要认真观察题型特征。发现8.47与括号内的3.74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一个在括号外,一个在括号内,怎么办?我们知道,如果已有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所以,先去掉小括号,3.74再连符号搬家,与4.05交换位置计算更简便;又如,4835-1749+249,发现如果1749与249相减,就得1500,但为使计算结果正确,需添加小括号。我们知道添加的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添上括号后,括号里的符号都要改变,即“+”变为“-”“-”变为“+”。总结以上两点,我采用顺口溜记忆法:即如果添上(去掉)小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号,那么,直接添上(去掉)小括号;但如果添上(去掉)小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去掉)小括号,里面变符号。 三、连符号搬家的简便计算策略
这种策略出现在同级运算的简算中的频率最高。如以下四道题:(1)12.5×8÷12.5×8,(2)■×2÷■×2,(3)■+■+■+■,(4)4.82-■+5.18-■,更多展示的就是这一类型。实际上就是加法、乘法交换率、结合律的灵活应用。为防止发生交换位置后首项出现负数的情况,给小学生计算造成困难,我引导他们在交换位置进行简算时,算式中的第一个数字的位置保持不变。我把他形象的称为“老大不变,连符号搬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