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分)画线句通过酒宴中呵手拔去白须的细节(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既衰老忧愁,又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与酒席上明艳美丽的年轻女子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了词人“但愿人饱我愁无”的忧民情怀和对人生老迈的感慨。
【闵行区】【松江区】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野航为范子俊赋 [明]袁凯
一舸夷犹野水边,渚禽沙鸟各纷然。 幽花满棹初维岸,春水连堤忽上天。 世上风波终未已,江南烟雨正堪眠。 他日匏尊留我饮,更凭孤鹤问坡仙。
[注]①袁凯:松江华亭人,元末明初诗人,因说实话,不断地遭朱元璋批评,多次请求归乡而不允。②夷犹:从容之意。③维:系。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纷然”写出了水边禽鸟从容飞起的样子。 B.“春水连堤”描绘出一幅风波险恶的画面。 C.“江南烟雨”营造了烟雨蒙蒙的冷清氛围。 D.“坡仙”借用了《赤壁赋》中苏轼的形象。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慷慨激昂 B.幽默诙谐 C.恬淡自然 D.刚劲凝练 14.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
【答案】 (三)(8分) 12.(2分)D 13.(2分)C
14.(4分)前四句借景抒情,通过对野舸从容、禽鸟纷飞、幽花满棹、春水连天的优美恬
5
③
②
①
静的画面的描写,(1分)表达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第三联以世上不止的风波和江南堪眠的烟雨对比,(1分)第四联化用《赤壁赋》中的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想远灾避祸,(1分)以及对逍遥自由的生活的向往。(1分)
【长宁区】【嘉定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②炯:光明,明亮。③青蘋: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 B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 C“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 D“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 13.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
A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 B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C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D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 14.“炯如流水涵青蘋”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4分)
6
【答案】 12 A 13 D
14答案示例:二者都是先写月光再写月影。写月光都以水喻月光,以水的清澈喻示月光的明亮。写月影都以水草设喻。只是前者以“青蘋”喻杏花之影,后者以“藻荇交横”喻“竹柏”之影。二者都通过巧妙的比喻营造出明净、空灵的意境,表现出此刻安闲自适的心境。
【崇明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咏怀(其十四)
(魏)阮籍
开秋肇①
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注释】①肇:初始。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B.从形式来看,本诗是一首格律诗。
C.“蟋蟀鸣床帏”采用起兴手法触发情感抒发。 D.“晨鸡鸣高树”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描写环境。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1分)
A.高亢豪放
B.蕴藉深沉
C.清新雅丽
D.平实质朴7
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12.C 13.B
14. 一二句借景抒情,一入秋而凉气生,蟋蟀悲鸣床帏,抒发内心悲凉之慨;三四句直抒胸臆,抒发有感于外物而产生的由盛转衰的深沉忧伤;五六句通过反复叙说内心无所倾诉,突出内心的悲愤之情;七八句以微风清冷、月光凄凉进一步衬托作者内心的无限悲凉;结尾两句借晨鸡晓鸣之时吩咐车夫驾车归去的叙述,表达了远离纷扰现实的愿望。
评分说明:怎样表现3分;作者的情感2分。
【青浦区】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 题。(8分)
诉衷情 (宋)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注】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 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②
①
12.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上阕1-2句描写春风吹衣,杨花飞舞的美好景象。
B.上阕3-4句写水波荡漾、绿树掩映、黄莺齐鸣的喧闹景象。 C.下阕1-2句描写晚上刚回寺院看到的清幽寂静的院落屋子。 D.下阕第3句描写月亮朗照的背景下作者撞钟、焚香的情景。 13.对本作品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清婉自然 B.深沉含蓄 C.凄清落寞 D.空灵深沉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