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本词中出现了两次表示时间的词“晚”(春晚/晚初归),请结合具体语境作赏析。(4分) 【答案】
(三)(12-14) (8分)
12. B. (2分) 13. A. (2分)
14.“晚”交代了特定的时间背景——“春天的晚上”和“很晚了才回到寺院”;由于这个特定时间带来的特定的情境——“独自一人”在宁静的氛围中漫步西湖欣赏清丽的美景;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轻松愉悦、闲静安适、从容自在。(4分)
【普陀区】
(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4题(8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①。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淑气:和暖的天气;黄鸟:即黄莺。蘋:一种多年生水草。
12. 对这首诗所属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酬和诗 B. 怀古诗 C. 五律诗 D. 近体诗 13.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3分)
A. 精巧生动 B. 质朴平易 C. 委婉含蓄 D. 典雅庄重
14. 王夫之认为,画线部分没有融情入景。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结合全诗具体内容作分析。(4分)
【答案】 12. B
13. A(选B得1分)
9
14. 情感概括1分,景的特征提炼1分,情景关系分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临江仙·寒柳 (清)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释】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②相关:关心。 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姑娘向男友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溅裙来相会。
③
②
①
12.这首词押韵字数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4 B.5 C.6 D.8 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两人无缘相会,而“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14.鉴赏上阕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4分)
【答案】
12.C(1分) 13.D(3分)
14.“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4分)
10
【杨浦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12.从体裁角度看,本诗属于 。(1分) 13.以下评论适合本诗的一项是( )(3分)
A.苍凉萧索 B.欢快明朗 C.旷达豪迈 D.宛转低回
14.本诗运用了顶针的修辞,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中出现的两处连接的“城头”等。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12.古体诗(1分) 13.C(3分) 14.(4分)
诗中多处运用顶针,如城头、凉州、琵琶、故人(1分,除“城头”外须再写出至少两处连接),
重复渲染了域外风情、戍边苦楚、友人情深(1分,须与举例匹配,写出至少两点), 还形成流畅回环/衔接流畅/回环往复音韵之美的效果(1分), 最后表达出不畏艰难,依然要建功立业的豪情(1分)。
【徐汇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11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玉友:此处指酒;溪毛:溪边的野菜。
12. 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村居即事 B.早春喜雨 C.山居春雨 D.田园杂兴 13.下列对本词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豪放雄阔 B.质朴清雅 C.含蓄隽永 D.绮丽飘逸 14.下阕紧扣“野老相邀”展开描写,请加以赏析。(5分) 【答案】 12.(1分) A 13.(2分) B
14.(5分)下阕围绕野老邀我作客展开描写。先描写饭桌上老人劝酒夹菜,突显老人待客的热诚;再写老人拄着藜杖出门迎接“我”,在雨中躲避着行人辨认“我”,等看清后已然过了桥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描写展现待客、迎客场景,把野老相邀作客的过程表现得极具画面感且富有生趣。
评分说明:劝酒场景分析1分,迎人场景分析1分,人物特征1分,手法表达效果1分。(手法:场面,动作,视觉听觉嗅觉,镜头组接,定点换景等都可以)
注
【金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5题。(8分)
·上巳召亲族①
(南宋)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这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
13.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