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本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 B.本词属于长调。
C.本词风格豪放,语言清丽。 D.题目中的“上巳”是指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14.下列对本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安”借代汴京,词人梦及,可见其忆念之切,但一个“空”字表达其无奈失望。 B.“为报”二字点明了春天的消息是从他人处听来的,而不是词人自己的游春所见。 C.“花光月影宜相照”中的“宜”字表达了词人对美丽春色的无比喜悦和向往之情。 D.下阕中的“草草”和“恰”字看似率直,其实是词人极婉转、极沉痛心情的流露。 15.联系全词,赏析画线句。(4分) 【答案】 三、8分 13.(1分)D 14.(3分)C
15.(4分)词人把“花”拟人化,“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不小还插花,与末句“可怜春似人将老”紧接,(1分)“春将老”暗喻“国将沦亡”。(1分)联系全词,写出了词人强颜欢笑的内心痛苦,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即将逝去、自己年华已逝、国家已经沦丧的无奈和伤感之情。(2分)
【虹口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别州民 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注】①长庆四年(824)五月,作者杭州刺史任满。临行,州民送行,作此诗惜别。②周初召伯关怀人
民,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审理争讼案件。后来人民对这棵甘棠树加以保护,并作诗歌颂,这就是《诗经?召南?甘棠》。③杭州春雨多,秋雨少,常闹旱灾。长庆四年春天,白居易发动州民,修筑西湖周围的堤岸。
13
③②
①
12.以下评价适用本诗风格的一项是( )(2分)
A.沉郁顿挫 B.含蓄隽永 C.平实质朴 D.清新俊逸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遮”和“满”两字,描绘百姓送别诗人的盛况。 B.颔联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自谦自惭。 C.颈联直接道出百姓受“税重”与“旱田”的双重压迫。 D.尾联 “唯”字,体现诗人能为百姓做一点事的自豪感。 14.赏析本诗中官员的形象。(4分) 【答案】 12. C
13.D(尾联的“唯字,道出了诗人的无奈。对杭州刺史白居易而言,虽然他曾于钱塘湖修筑堤坝,疏浚六井,预防旱涝之灾,但人为之祸难凭一己之力改变,是以这一\唯\字,包含着诗人的无奈,同时还有谦虚之意。)
14.本诗刻画了一位爱民恤民,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形象。诗歌开篇描绘乡亲送别的盛况,表现乡亲的热情与不舍,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在任期间,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接着分别用了典故和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谦自惭,以及官民相惜之情;同时以直白犀利的语言指出了中唐时期百姓遭受在\税重\与\旱田\的双重压迫,暗含着对统治阶层盘剥民众的谴责,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后表达自己虽为官吏,只能预防天灾,而对人祸无力的无奈与感慨。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