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3.3比热容教案d第1课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8 13:14: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13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的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下来,但是海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节 比热容(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和物理意义。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希望大家紧张自学,力求达到这个目标! 三、【自学指导】

讨论的基础上引新课:

1.把一壶水从20 ℃加热到100 ℃和把半壶水从20 ℃加热到100 ℃,哪种情况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2.把一壶水从20 ℃加热到100 ℃和把一壶水从20 ℃加热到60 ℃,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多?

3.把一壶水和一壶食用油都从20 ℃加热到60 ℃,吸收的热量一样吗?

(一)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并结合下面表格中的数据,2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面的问题:

液体 水 食用油 质量 m/g 500 500 初温 t0/℃ 末温 t/℃ 20 20 30 30 升高的温度 (t-t0)/℃ 10 10 加热时间 t/min 4 2 1.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 。

2.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水吸收的热量 。

(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页到课本第12页前面三段和小资料,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什么叫做比热容?用什么符号表示?

2.比热容是表示 不同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 ,读作 。

3.通过小资料可以知道: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 和 有关;其中 的比热容最大,等于 ,其物理意义是 。

(三)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2页到课本第13页小资料下面的内容,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3

1.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则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 J的热量。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 大,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 ,冷却效果好。

2.为什么海边的昼夜气温变化不会很大,而沙漠的昼夜温差很大呢? 3.在生产生活中,常用水作为发动机、发电机的冷却剂,在冬季也常用水作为暖气的供暖剂,在冬季来临之前常给庄稼浇防冻水,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四、【先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2.检测。请几个同学以口答或板演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解答。

五、【后教】

学生回答思考题,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教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教师点拨并讲解。(一)

1.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 高 。

2.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水吸收的热量多 。 (二)

1.答: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比热容是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通过小资料可以知道: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其中水的比热容最大,等

3

于4.2×10J/(kg·),其物理意义是1kg水每升高(降低)1℃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

3

×10J。 (三)

33

1.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J/(kg·℃),则1kg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4.2×10 J的热量。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热量,冷却效果好。

2.答:这是因为在同样受热和冷却,即吸热或放热相同时,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砂石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

3.答: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冷却用水作为工作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这是暖气供暖中用水以及给庄稼浇防冻水的原因。 【课堂小结】

比较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不同的物理量; 意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定义: 1.比热容

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焦耳/(千克·摄氏度) J/(kg·℃) 单位:

2.关于比热容:

1.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六、【当堂训练】

内容:一线课堂第5页 课堂练习 第1题至第5题; 要求:独立完成。

搜索更多关于: 13.3比热容教案d第1课时 的文档
13.3比热容教案d第1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g00e8dkw792i2o9mdf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