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仰角、弹量等,作业命令迅速下达到作业点实施作业。
(五)效果的初步评估:根据风向风速和云体移向等,参考数值模拟的效果区域和时段,确定作业影响范围。根据实测的降雨(雹)量分析作业区(时段)和非作业区(时段)的差异,直观判断作业效果。
12、请说出3条以上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
① 各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建设应依托基本气象业务条件,补充专项设备,相互兼容,使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系统在气象基本业务系统的支撑下共同发展。
② 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应遵循统筹规划,分级实施,资源共享原则,进行设计实施,减少重复,互为补充和配套,各有侧重协调发展。
③ 各级业务技术系统的设计,应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依据催化的目标,采用的催化技术体系,有针对性地设计。其规模和形式可有较大差异,但应包括监测和采集、资料获取和处理、产品显示和传递、决策指挥和检验等部分。
④ 不断将已有的科学认识(概念模型)指标化、量化,并程序化到业务系统的相应部分,实现实时运行,应用中不断验证和完善指标体系,逐步提高系统的科学性。
⑤ 开发中应采用标准、统一的数据格式,直观可视化的显示方式,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和可操作性,方便业务化使用。
⑥ 总体规划、模块化设计,各部分要有机衔接,分工明确,流程合理,确保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同时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方便维护、改进和发展。 13、请简述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设计思想?
根据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时效性强,信息时空密度要求高等工作特点,依托基本气象业务现代化系统,在信息监测、通讯传输、资料获取、分析加工和显示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补充建设开发,实现将多种尺度和不同种类的信息实时采集、快速传输、集中存贮、综合分析和直观显示。各有侧重研制可服务空中、地面等两类作业体系的多功能综合技术系统。
针对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根据不同季节层状云系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演变规律,采用大尺度天气背景与云物理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各类(大、中、云尺度)概念模型支持下,分时段研究相应的指标判据,开发配套的加工处理软件,实现自动或人机交互完成作业天气预警、作业方案的决策、作业条件的识别判别、作业动态监控指挥和作业效果实时评估等多种功能。具有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并可实时稳定运行。
针对全省地面作业服务,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建设以发布预警指挥产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主要任务目标。 14、请简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设计思想?
以区域云系或局地对流云为主要作业对象,以地面高炮、火箭为主要作业工具,以
增雨、消雹为主要作业目地的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建设开发应在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总体框架基础上,依托当地基本气象业务,参照局地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观测要求,增加必要的探测及有线、无线、甚高频等通讯装备和计算机网络;以数值化天气雷达指挥炮点(火箭点)催化作业二次开发为核心,结合其它实时探测信息,综合形成各种决策指挥产品;实现实时监测预警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机,科学决策作业方案,迅速传递作业指令及时反馈作业实况信息等功能。
市级人工影响天气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思路同省级系统大体相似,不同的是更加注重地域目标云系的特点,在省级业务技术系统的支持下,紧密结合局部天气气候条件和监测、通讯、催化等装备条件,以快速捕获目标云,准确指挥催化单位(火箭、高炮点)实施不同方案的催化作业为系统开发的重点。系统设计应注意同上(省)、下(县)两级系统的配套和信息的沟通。
15、请简述县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设计思想?
一般的县级业务技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应紧紧依托省、市两级业务系统基本框架和功能,进行针对当地需要的补充开发,业务技术系统的规模和内容更加集中和具体化,应在接受上级指导,反馈局部天气实况,修正指导产品,发布作业指令,沟通县-炮点、县-市-省联系,提高作业实施的科学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及作业动态监控等方面进行重点开发建设。在市级相应系统已有的功能下,县级进行补充开发建设。 16、市级业务系统中通信和决策指挥应围绕哪几部分进行针对开发和建设?
通信网络子系统: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应具备如下几种通讯方式: ① 计算机网络通信:建立地—县计算机局域网或无线数据通信网。 ② “9210”卫星通讯:获取各类常规天气信息。
③ 地面通信网和因特网:下传省级人工影响天气指导产品和空域申报批复指令;上传加密观测的雷达、雨量、天气实况及炮点作业实况;反馈各炮点作业后的降雨实况;
④ 有线通讯:申报作业计划;下达空域批复指令;指挥催化单位实施作业。 ⑤ 无线通讯:UHF无线和无线群(选)呼直通各作业炮点;BP机群呼方式直接发指令。
决策指挥子系统:以常规雷达的专业性开发为主体,综合雷达、云图、闪电、雨量等实测信息,实时分析形成各种预警、催化判据指标,以直观、快捷的方式在同一平台上综合调显,配合其它分析系统,迅速做出各种判断和设计,形成一个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可对地面人工增雨、防雹进行实时决策指挥的业务技术系统。
本子系统一般应包括四部分:作业天气预警、数值模拟预案、实时跟踪识别和作业方案设计等。
17、县级业务系统应重点在哪些方面进行补充开发建设?
(1)监测探测和采集存贮两系统,以天气实况、地面墒情、雨量观测、作业前后实况采集,作业记录保存等为主要开发内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项目,研究相应的采集编报软件,以减少人力劳动,提高工作时效。
(2)通信传输系统,以县——炮点有线、无线、手机、呼机、高频电话等传输方式,县——市——省有线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为建设重点,加强通信畅通,提高运行时效是本级业务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3)作业方案修正和作业申请,针对局地天气条件和云系特征,在上级观测分析意见及作业决策产品指导下,积累个例形成各类预警、催化等修正方案并程序化,选择运行,更加科学准确地做出决策,不失时机地及时申报作业空域(电话口报或自动化申报),争取更多的作业时机。
(4)指挥作业实施和反馈实况信息,根据作业点的装备情况将修正的指令及时传递各个催化单位,准确作业。及时组织收集作业过程的天气实况、雨量及作业实况,启动信息处理系统,按照规定的格式信息化后逐级上传保存。同时分析评估本过程当地作业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18、怎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稳定运行和发展?
(1)不断提高系统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跟踪所依托的基本气象业务的变化(探测、通信条件等),动态更新和完善系统的相应功能。
(2)保证系统稳定的资料源。建立一套规范的资料观测采集制度,确保信息资料源的稳定生成和供给。
(3)围绕业务技术系统,建立配套的管理和维护规章制度,保证各个技术环节的正常运行。
(4)探索建立适宜的机构体系,从体制上保证省、市、县三级业务技术系统的配套建设、发展和运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配套科学、调度灵活的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服务体系。
(5)培养一批即懂专业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新型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材。
(6)及时吸收相关学科先进的技术和最新成果,充实完善已有的业务技术系统,不断改进发展以适应持续发展的业务需要。 19、人工影响天气信息采集分哪几类?
信息采集包括:常规气象信息的采集,时、空加密的气象信息和专用信息。
1、根据《气象法》的有关规定,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必须使用符合( )技术标准的
作业设备,遵守作业规范。
(A)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 (B)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 (C)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求的;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求的。
2、违法使用未获得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许可使用的或超过保存期的人雨弹、火箭弹,应追
究( )的责任。 (A) 当事人 (B) 主管领导
(C) 主管领导和当事人 (D) 作业人员 3、《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四条中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
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培训、 ( )。
(A) 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培训内容和教材、上岗证审批程序,并建立作业人员档案。 (B) 考核、持证上岗制度,规范组织形式、培训内容和教材、培训时间,并建立作业人
员档案。
(C) 考核、持证上岗制度,规范组织形式、培训内容和教材、培训时间、考核程序、上
岗证审批程序。
(D) 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规范组织形式、培训内容和教材、培训时间、考核程序、
上岗证审批程序,并建立作业人员档案。
4、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作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包括: ( ) 。 (A) 有关法律、法规, (B) 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作业业务规范,作业装备、仪器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 (C) 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作业装备、仪器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基本气象知识。 (D) 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作业业务规范,作业装备、仪器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
基本气象知识。 5、《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对于已取得上岗证的作业人员,( )。 (A) 每年应进行培训
(B) 每年应在作业期前进行培训、考核。
(C) 每年应在作业期前进行培训、考核和上岗证年度注册,未通过考核的,取消其上岗
证。
(D) 每年应在作业期前进行培训、考核和上岗证年度注册。 6、《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运输、存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 ),应当遵守国
家有关武器装备、爆炸物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A) 高射炮;
(B) 高射炮、炮弹;
(C) 高射炮、炮弹、火箭弹;
(D) 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炮弹、火箭弹。 7、《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二条中规定,禁止使用( )人雨弹、火箭弹。 (A) 未获得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许可使用的; (B) 超过保存期的;
(C) 未获得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许可使用的,以及超过保存期和有破损的; (D) 超过保存期和有破损的。 8、《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各地气象主管机构应当( )。
(A) 制定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批号、使用
期限和配发等情况;
(B) 制定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
(C) 制定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
(D) 制定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批号、使用
期限。 9、《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在非作业期间,人雨弹、火箭弹应当由: (A)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统一组织清点回收; (B) 地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统一组织清点回收; (C) 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统一组织清点回收; (D) 乡镇政府组织清点回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