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详细勘察流程
图4 详细勘查流程
6.2.2
详细勘查工作内容
1 说明:通过现场勘察,并完成必要的现场测试项目,填写勘察报告,为下一步开展方案设计提供充分的依据。
2 设备:数码相机,场强仪,测试手机,皮尺,周围基站地址表,建筑平面图,初次勘查资料,交通工具
3
4
人员:室内覆盖设计工程师;运营商工程师(要求熟悉覆盖区域的环境) 工作内容:
1) 根据建筑平面图和建筑结构,核实图纸与实际尺寸是否对应,如果不一致,应对重要
尺寸进行手工测量以校正图纸。
2) 根据室内覆盖话务量计算模型和实际话务量需求,计算基站数量。
3) 确定基站的安装位置(必须满足三线条件,考虑工程施工条件以及施工难度),拍数
码照片并记录。天线类型有全向吸顶天线、平板定向天线、八木天线(结合运营商需求选择适当频段的天线)。
4) 结合话务量需求和用户分布,确定覆盖各区域天线类型和安装位置,拍数码照片并记
录。
5) 对室内覆盖范围及周边进行路测,记录场强分布。 6) 开展CQT测试,并作记录。重点是敏感切换区。 7) 记录覆盖目标区所属呼叫区最近一周的基站话务数据。 8) 填写各项数据表格,完成现场勘察报告。
1.5 方案详细设计
8.2.1
设计流程如图
设计详细的室内覆盖方案,绘制系统原理图、天线布放图、走线图等。设计方案是指导工程安装的重要技术文件。
图5 详细设计流程
8.2.2
1 2
分析勘察结果
路测场强分析:根据路测结果,掌握室内覆盖区域底噪情况。。
CQT测试分析:根据CQT测试结果,对覆盖区域进行细分,掌握不能呼叫、断续、断话、敏感切换等不同情况发生的区域,指导方案设计。
3 周边基站话务数据分析:掌握周边基站话务情况,结合场强分布,分析现网条件下话务量分布;设计平面图。
8.2.3 天线位置选择
馈线的拓扑方式以及走线方式需要根据天线安装位置和建筑结构确定。 1
馈线的拓扑方式
根据施工难度和用户要求,以及节约投资考虑,馈线长度尽量要求最短。
根据馈线的分布方式(主要是端口数量)初步选择功分器、合路器、耦合器(耦合器的具体值在方案设计时具体计算得出)的数量,并记录。
在平面面积较大且有多线井的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弱电井资源设计。 2
馈线的走线方式
馈线所经过的线井应为电气管井,不能使用风管和水管管井。
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走线,确保无强电、强磁的干扰。 尽量在线井和天花板吊顶上走线。 3
馈线的选择
在设计线路时建议使用1/2馈线; 7/8馈缆是线路损耗小,但是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大。
8.2.4 设计原理图
系统原理图中应该标出系统各个器件所处楼层、输入输出电平值及系统的连接分布方式。一般须有以下内容: 1 2 3 4 5
电缆、天线、设备等的标签内容; 各个节点的场强预算; 馈线的长度、规格; 图例;
设计说明,如设计单位、设计人、审批人等。
系统原理图上所有标识必须规范,室内分布系统原理图中器件的标识按以下规范进行标注,在设计方案中标识必须与原器件一一对应。如果用户或建设单位没有特殊要求,工程的所有标识均应使用以下统一规范。
备注:器件编号标识:(n表示设备编号,以每楼层编一次序号;m为该设备安装的楼层)
1) 基站:
CSxx n-m
2) 合路器: CB n-m 3) 功分器: PS n-m 4) 耦合器: T n-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