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原国家环保局污控司司长的王汉臣长期调研全国钢铁基地。他坦言,不同于公安、审计、税务,环境体制并无独立性,地方环保局的婆婆是地方政府,经济落后地区的“肚皮”都没照顾好,哪会情愿搞环保?
来源:中国清洁门户
四:总结
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上走的是“实质性污染,象征性治理”“只指标不治本”的道路。
五:中国和世界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道路
1.关键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或世界各地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3.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4.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