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气时,以调补心肝为重点。( ) 2.补血时,以调补心肝为重点。( )
3.气虚致血虚者,应以补气为主,辅以补血。( )
4.血病在先,应以理血为主,所以气随血脱者,应先补血,病势缓后再进补气之剂。( ) 5.气闭者宜行气,气脱者宜升提固脱。( ) 6.骨与髓之病,多从肾论治。( ) 7.脑之病常从肝、脾和心论治。( )
8.脾之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侧重于脾阳与脾气虚衰。( )
9.脏病不可以治腑,而腑病可以治脏,例如膀胱虚寒证,温补肾阳则虚寒自除。( ) 10.三因制宜是针对不同病因而治疗的法则。( ) 五、简答题
1.治病求本 2.因时制宜 3.治则与治法有何区别 六、论述题
1.试述正治与反治的含义、适用范围、临床运用?两者有何异同? 2.标与本的含义?治标与治本的临床应用 3.试述扶正祛邪含义与临床应用。 4.何谓“三因制宜”?有何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原则性;普遍性 2.本质;治病求本 3.正治;反治
4.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5.虚证;真虚假实 6.不留邪;不伤正
7.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8.辛温发散;寒凉 二、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C 6.A 7.C 8.C 9.B 10.A 11.C 12.C 13.B 14.D 15.C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CE 3.BE 4.AB 5.CDE 6.ABCE
7.BE 8.AD 9.CD 四、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或名词解释)(答题要点)
1.治病求本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
2.因时制宜指根据不同季节的天时气候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和方药等的治疗原则。 3.治则与治法的区别: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针对具体证候所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法。治法较具体,灵活多样。但治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两者是中医治疗学中不同层次的概念。 七、论述题(答题要点)
33
1. 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正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吻合的病证,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正治与反治的异同点
⑴相同点: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同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⑵不同点:正治适用于病变本质与其外在表现相一致的病证;而反治则适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2. 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医学中用来概括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关系。治标与治本的临床应用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3.扶正,既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祛邪,既是去除病邪,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 扶正祛邪的运用:(1)单独运用(2)同时运用(3)分先后运用
4.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在临床运用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附: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填入本题题
干后的括号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行的基本概念,下列哪一项最确切?( )
A.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B. 木、火、土、金、水五种材料 C. 东、西、南、北、中五种方位 D. 木、火、土、金、水五种特性 E.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下列哪一项具有濡养、化神的功能 ( )
A.气 B.津 C.液 D.阴液 E.血 3、肝所藏的是( )
A.气 B.精 C.血 D.津液 E.神 4、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 )
A.尿 B.涎 C.涕 D.唾 E.泪 5、胃的经脉名称是下列中哪一项( )
A.足太阳 B.手太阳 C.足阳明 D.手阳明 E.足少阳 6、下列哪一项是心经在四肢的循行部位( )
A.上肢内侧前缘 B.下肢内侧前缘 C.上肢内侧中线 D.下肢内侧中线 E.上肢内侧后缘
34
7、下列哪一项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
A.气 B.血 C.津 D.精 E.液 8、下列哪一项既属于致病因素,又属于病理产物?( )
A.七情 B.六淫 C.瘀血 D.气郁 E.外伤 9、下列哪一项是痰饮中的形质清稀者?( )
A.水 B.湿 C.痰 D.饮 E.液 10、下列哪一项属于“五行相乘”的理论( )
A.母病其气有余,乘其子 B.子病其气有余,乘其母 C.其气有余而乘已所不胜 D.其气有余而乘已所胜 E.其气不及,则已所不胜,轻而侮之。
11、下列可用来解释从冬至夏气候变化的是( )
A.阴消阳长 B.阳消阴长 C.阴阳交感 D.阴阳转化 E.阴阳消长 12、下列哪一项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
A.先天精气 B.后天精气 C.水谷精气 D.自然清气 E.先天和后天精气
13、下列哪一项是血在气的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
A.提供水谷精微 B.营养脏腑,促进气的生成
C.提供水谷精微和营养脏腑组织 D.化生精气 E.化生津液 14、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
A.肾阴为五脏阴液之本 B.肾精可化而为血 C.先天生后天 D.脾阳根于肾阳 E.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本 15、下列哪一项是直接推动血液循行的气( )
A.卫气 B.肺气 C.宗气 D.元气 E.心气 16、下列哪一项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 )
A.气化运动 B.气机升降 C.气血充盈 D.脏腑功能正常 E.经络功能正常
17、参与津液生成的主要脏腑是下列哪一组( )
A.脾胃、大小肠 B.脾胃、小肠、三焦 C.脾胃、肝、肾 D.肺、脾胃、肾 E.脾胃、肺、三焦 18、痰的生成与贮存与哪两脏有关( )
A.肺与肝 B.心包与三焦 C.脾与胃 D.脾与肾 E.肺与脾 19、促进肺的滋润、宁静与内守作用的称( )
A.肺气 B.肺血 C.肺阳 D.肺阴 E.脾阴 20、人体情志发生之处和主宰者是( )
A.心 B.肝 C.肾 D.脑 E.胆 21、下列关于血的论述中哪一项欠妥( )
A.脾能裹血 B.肺能生血 C.心能行血 D.精能化血 E.肝能藏血
22、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足阳经交接于下列中哪一项( )
A.手指端 B.足趾 C.头面部 D.胸中 E.腹部 23、下列不属于督脉循行部位的是哪一项( )
A.胞中 B.脊柱 C.季肋 D.脑 E.肾 24、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径的医家是谁?( )
A.张景岳 B.张仲景 C.陈无择 D.张从正 E.巢元方
35
25、根据《灵枢·本神》所言,心气虚可出现哪一种情志变化?( )
A.喜 B.怒 C.思 D.悲 E.恐 26、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正气抗邪作用的体现?( )
A.抵御外邪入侵 B.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 C.促进病体的康复 D.疾病不药而自愈 E.导致体用失谐
27、“至虚有盛候”,其疾病的本质属( )
A.实证 B.虚证 C.虚转为实 D.实转为虚 E.真虚假实 28、通因通用,系指采用具有通利泻下作用的药物来治疗下列哪一病证?( )
A.实证 B.虚证 C.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D.具有通泻症状的虚证 E.虚实夹杂证
29、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从而发挥了阴虚相火病机的医著是( )
A.《景岳全书》 B.《格致余论》 C.《医贯》 D.《脾胃论》 E.《诸病源候论》
30、下列中的认识何项为错?( )
A.一种病的病理过程中可反映出若干个证 B.治则的确立以辨证为前提 C.治法从属于一定的治则 D.一种病只能有一种治疗方法 E.复杂的病证,可以多种治法联合应用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本题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9分)
1、以下哪些是胃的生理功能( )
A.主受纳 B.主通降 C.主运化 D.主腐熟 E.主化物 2、中医学中,把脾胃合称为( )
A.水谷之海 B.太仓 C.后天之本 D.受盛之官 E.气血生化之源 3、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失常,可见哪些病理表现( )
A.尿频 B.尿余沥 C.尿不畅 D.遗尿 E.尿失禁 4、下列哪几项是经脉的连属部分( )
A.经别 B.别络 C.经筋 D.皮部 E.脏腑 5、下列哪几项是任脉的循行部位( )
A.胞中 B.会阴 C.胸腹正中线 D.咽候 E.目眶下 6、人体津液代谢的调节过程中,下列哪几个脏腑起着重要作用?( )
A.心 B.肺 C.脾 D.肝 E.三焦 7、影响大肠传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
A.肺气的下降 B.胃的降浊 C.肾的气化 D.小肠的泌别清浊 E.三焦的气化
8、以下关于“六腑”的说法,哪些欠妥?( )
A.六腑都直接与水谷接触 B.六腑为“泻而不藏”之腑 C.大多为中空之脏器
D.参与水谷的消化或传导 E.“满而不实”为六腑生理特点 9、要想做到早治防变,常与下列中的哪些因素有关
A.医者能掌握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B.能早期发现病变苗头,做出正确诊断 C.患者能及早就医,不讳疾忌医 D.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彻底的治疗 E.医学的发展水平在该病的治疗上有较好的方法
三、填空题: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本大题分8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