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
提问法、多媒体展示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 多媒体演示:播放酸雨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 教师引出本节课主题SO2
环节二:新课讲授
多媒体演示:硫的物理性质,淡黄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引导: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学生回答: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
学生归纳: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教师提问: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回答: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
教师提问:大屏幕中的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
教师提问: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环节三:巩固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环节四: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习题,收集雨水样品测定其pH。
五、板书设计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SO2的漂白性
2.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