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学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0:52: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解析] 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而宜采用样方法,蚯蚓是土壤中小动物,宜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田鼠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可以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采集土壤小动物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制作的生态缸应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和光线良好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影响生物的生存。

10.(2018·江西省赣州一模)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解析] A.食物来源有别,可以很好缓解种内个体间因争夺食物的斗争。题干信息告知同种雌雄蜂鸟采蜜不同植物,食物来源不同,可缓解种内斗争,A正确;B.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现存的生物之间的适应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可遗传变异的产生根本上来自于遗传物质本身的变化,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可遗传变异,蜂鸟采蜜只属于环境因素,C错误;D.蜂鸟采蜜的同时会帮助植物传粉,不同性别蜂鸟采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鸟的性别比例及其种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D正确。故选:C。

11.(2017·河北省邯郸市一模)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C.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

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解析] A.外来物种若导致生态入侵则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样性,A错误;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B正确;C.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得CO2的大量增加,C错误;D.不断的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D错误。故选:B。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稳定的生态系统若没有物质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B.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C.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 长期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没有物质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如热带雨林;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减少了生物种类,农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数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故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

13.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某市正在大力建设太白湖湿地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中分布着菖蒲、芦苇、白茅,岸边有柽柳、白杨树等植被,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水平__结构。

(2)人们通过对荒滩引水、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湿地生物群落,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__。

(3)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__。 (4)经观察和测定湿地水域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在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如图所示。

①在该食物网中影响螺的种群密度的种间关系是__捕食、竞争__。假如水域受到污染导致螺和轮虫全部死亡,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抵抗力__稳定性降低。

②若水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0kJ,黑鱼最多可获得__400__kJ的能量。

③图乙中A表示__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__。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__。

[解析] (1)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造成的,所以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中分布着菖蒲、芦苇、白茅,岸边有柽柳、白杨树等植被,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人们通过对荒滩引水、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湿地生物群落,是次生演替,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4)①由图可知:影响螺的种群密度的种间关系是轮虫与螺之间竞争食物,鲫鱼捕食螺;假如水域受到污染导致螺和轮虫全部死亡,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②黑鱼所在最短食物链:水草→草鱼→黑鱼,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所以若水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0kJ,黑鱼最多可获得能量:10000×20%×20%kJ=400kJ;③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粪便量;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14.如图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卷叶螟与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此外,稻田中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与两种害虫的种间关系为__捕食__,当害虫数量增加时,拟水狼蛛的数量也会增加,这样害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态系统内部的__反馈__调节。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a__(填字母),c表示__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__,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图中的__d__(填字母)表示,g属于生态系统的__分解者__(组成成分),g的功能是__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__,而g获得的h来自于第__一__营养级。

(3)稻田生态系统中要经常处理田间杂草,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除杂草的意义__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__。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卷叶螟与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害虫”,说明水稻与两种害虫之间为捕食关系。当害虫数

量增加时,拟水狼蛛的数量也会增加,害虫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态系统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由图可知,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a代表的能量;b代表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c代表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e代表次级消费者摄入量;f代表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g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h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3)稻田除杂草的意义是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十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学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howm9dk5p8xswm2yhl07916095eiv009d2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