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笔记(16周之前)
(标的页码是参照老师使用的精编版教材,可找12级社会学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何谓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定义(有多位社会学家给出定义,下面是较为完善的一个)
社会学是有系统的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科学,主要研究社会关系对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是如何建立与变迁。 二、社会学基本态度(考点) 1、社会学有其独特的对象
2、社会学对象问题的争论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必然现象 3、在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 三、社会学科特点(考点)
四性: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实证性
整体性:在研究社会过程中始终把社会作为有机整体去研究结构功能等,并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展变化。
综合性:1、研究视角的综合性,可以借鉴很多学科理论。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现实性: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以这些问题为重点开展研究,还原现实的真相。 实证性:是科学性的体现,用自然科学客观的方法和技术或的资料,从中检验理论假设,得出理论知识。
四、社会学与其他学科
社会学与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二节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辩证分析一个问题 社会学是显而易见的学科吗? 是:因为社会学研究人们所熟悉的世界 否:社会学尤其系统性与真实性。 二、什么是社会学想象力
米尔斯:社会学家解释世界依赖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叫做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社会中
相互的联系。
三、怎样理解米尔斯的观点
1、超越个人经验与观察,去了解更宽广的公众议题。 2、质疑常规和常识,离开熟悉的惯例。 3、对未预知后果的洞悉
举几个例子帮助理解以上三点,以及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 例一:谈到咖啡的社会学意义能想到什么?
(社会学想象力强调一种社会学领域的公众议题与发散思维。) 1、仪式
2、社会性的交往行为(面谈式交友聊天) 3、象征意义(欧美文化,有闲阶层)
4、社会经济状况的代表(地区间不平等的状况) 5、全球化(不生产可可的地区咖啡文化却盛行)
例二:自杀问题的研究,推荐阅读迪尔凯姆(又译涂尔干)的《论自杀》,刘燕舞的《农民自杀研究》。其中有以下议题:
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相比,合拼时期的自杀率更高。 经济萧条导致更高的自杀率。 男性的自杀率比女性高。 老年群体的自杀率更高。 节假日并不会引起很多人自杀。 传播报道对自杀率并不会产生很多影响。
第三节 社会学发展与多元理论
四、更近期的理论视角(多元理论视角) (一)功能论主要观点
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它的每一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其目的和价值就是维护这个机体的存在与稳定。功能论与秩序和社会稳定挂钩。 (考点)概念辨析题:(成对出现进行解析)
显性功能:一个机构或机制公开陈述且刻意显现的功能,它包含社会某一方面可以显现且承认的社会意义。
隐形功能:不自觉且非刻意显现的功能,它代表一个机制的隐蔽目的。 正功能:起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社会元素或过程。
反功能:一个扰乱社会秩序或降低社会稳定性的社会元素或过程。 社会学的想象力在于发掘隐形功能。 (二)冲突论的主要观点
1、人们有限的资源、权力、声望而发生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以上观点有两层含义:冲突是普遍的。社会冲突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2、秩序只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进行冲突的一种结果,是力量与强制的产物。 含义:秩序是冲突的结果。
(必考)科塞用功能主义的方法理解冲突,提出“安全阀机制”,冲突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应该将冲突与矛盾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互动论(也叫符号互动论)
1、人类是处于许多有意义的实体组成的世界中的,这些实体包括有形物质、他人、行动,与他人的关系符号等。
2、社会学应关注人们与这些实体的互动,探索人们的动机、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乔治米德观点:符号是一切意义的构成。
建构行为:人类赋予特定情境以意义并创造性地做出反应的过程。
拟剧法(戈夫曼):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
第四节 为什么学习社会学
第二章 社会
第一节 社会及其基本要素
一、社会的含义 西方社会学者的看法 1、帕克:芝加哥学派创始者
社会唯实派:社会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社会唯名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正的实体只是个人。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法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
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社会存在发展角度:生态、人口、文化
(二)社会构成角度:家庭、阶层、种族、民族以及城市农村等不同的整体性层次或单位。 (三)社会的主体——人口
人口:制生活在特定历史过程中的人的总和,它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构成,以及人口变动等内容。 1、人口的静态分析
自然构成:性别、年龄、是否残疾等
社会构成:职业、教育程度、阶层、宗教、民族、婚姻状况(考点) 2、人口的动态考实 自然变动:出生率、死亡率 机械变动:迁移
社会变动:(同上面静态分析里的社会构成)
第二节 社会结构
(一)社会结构(考点)
是一个描述性概念,指社会体系基本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都由有机联系着的部分组成,这样一种结构概念常用于自然科学对客观事物和自然想象的分析。 一、社会结构概念
斯宾塞:把结构和功能作为体现社会学分析层次的两个对应基础概念,认为社会进化的方向是结构层次上社会异质性的扩大和功能层次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增强。 涂尔干:“环节类型”(机械团结),等质无分化,部分差异性小没形成分化。 “有机类型”,异质有分化,有机团结。
帕森斯:社会结构是分化了的诸角色相互整合的结构,即角色结构,受到可变要素“人员”“工具”“报酬”的影响。 主要观点:社会结构就是角色结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