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热点题型排查练 题型一 文言描述型
1.《本草经集注》记载:“鸡屎矾(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鸡屎矾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B.铜盐溶液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C.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D.鸡屎矾投苦酒中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2.据《天工开物》记载,我国古代以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来升炼倭铅(即锌),其原理如图2。已知锌的熔点420 ℃、沸点906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炼倭铅过程包含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B.冶炼时锌变为蒸气在兜室冷凝为固体 C.“泥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得到的锌被氧化 D.“锌火”是锌蒸气和一氧化碳在空气的燃烧
答案 B
高温高温
解析 “升炼倭铅”的反应:ZnCO3=====CO2↑+ZnO、CO2+C=====2CO、ZnO高温
+CO=====Zn(气)+CO2,A项正确;反应区温度达到1 100~1 300 ℃,Zn变为蒸气与杂质分离,在“兜室”冷凝为液体流出(冷凝区温度高于Zn的熔点),B项错误;“锌火”是未反应完的CO和Zn蒸气从“兜室”逸出燃烧。
3.东汉《周易参同契》中记载:“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实验表明胡粉难溶于水,加强热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湿气。则胡粉的主要成分为( )
A.PbCO3 C.Pb(OH)2 答案 B
4.《四川盐法志》记载了煮盐的过程,当煮盐近于饱和时,往卤水中点加豆汁,至“渣滓皆浮聚于面,用瓢舀出,再入豆汁二三次,至渣净水澄,蒸干即可得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煮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豆汁的主要成分为淀粉 C.利用豆汁产生的泡沫除杂 D.加入豆汁可以降低NaCl溶解度 答案 C
5.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2PbCO3·Pb(OH)2 D.(CH3COO)2Pb
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 答案 A
6.陶弘景对硝酸钾有如下记载:“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硫酸钠)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滞,如朴硝,云是真消石(硝酸钾)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朴硝和消石加强热都不分解 B.朴硝和消石都属于强电解质
C.朴硝和消石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紫青烟起”是由于消石中的K+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 答案 A
7.唐末五代时期丹学著作《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描述的的制作过程是( )
A.铝热剂 C.木炭 答案 B
8.明代诗人于谦作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乌金”的主要成分是( )
A.金 C.锰 答案 D
9.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 C
B.铁 D.炭 B.黑火药 D.丹药(硫化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