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与城市的界面变化
摘要:霾是人类活动中能量转换的伴生物,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通过4个不同的层面认识霾:1从其产生看本质;2从其与空气的不同看区别;3从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看与温度或高度之间的关系;4从其存在的空间看受雨水或城市软硬界面的影响。从而达到既能控霾的产生,也会导引其消除的目的。治霾如治水,既要会堵,也要懂疏,且不可偏废。治霾须顺性,霾性属土,成土则安。
关键词:霾;北方城市;雨水;温度;能量伴生物;城市软界面 6 霾与城市的界面变化
“昆明四季如春,西安春如四季”,一句四月份的网络语言,说出了南北方城市的不同。见过“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黄河,没听过“冰锁长江”的景象。
以西安气候逐月变化,见图6-1,看北方城市的气候变化。
1 / 3
图6-1:西安气候(气温与降水量)逐月变化图[10]
秋冬之际,南北方城市的显著区别,是城市软、硬界面占比的变化。就像在水面打乒乓球或网球,城市软界面对细微颗粒物,具有强大的束缚能力。这一点是城市硬界面所不具备的。
图6-1表明,随着北方城市低温、少雨的秋冬季节的来临。城市的绿植、湿地、水体也随之减少,必然导致了城市硬界面占比的提高。
这些变化,不但减少了细微颗粒物的消失途径,而且增加了其在空中的停留时间,更容易导致城市空气的霾污染。而南方城市则无此变化(或变化甚微)。
北方城市,“若无大水,则无大城”,此言不虚。
参考文献:
节选自:王玉轩,田民.北方城市的秋冬之霾[J].陕西建筑,2020(05):1-7.
作者:王玉轩 田民(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710065 西安)
2 / 3
3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