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焉’虚词(总3--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
页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啊)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反问的语气词,可译为“怎么”“为什么”)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兼词,相当于“在那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到哪里)
必修二
《赤壁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语气助词)
《游褒禅山记》
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兼词,相当于“那里”)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兼词,相当于“那里”)
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矣。(焉耳矣,均为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语气助词,可译为“了”)
《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相当于“这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于是)
《师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语气助词)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助词)
必修五
《逍遥游》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兼词,之于,在那里)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语气助词) 有鸟焉,其名为鹏,(语气助词)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庖丁解牛》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语气助词)
《阿房宫赋》
盘盘焉,囷囷焉,(想当于“凛然”“欣然”的“然”,…的样子)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语气助词)
2
《方舟子传》
余谪居于黄,过崎亭,适见焉。(语气助词)
《六国论》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语气助词)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语气助词) 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通然)
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语气助词)
《狱中杂记》
而官与吏剖分焉。(语气助词)
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迅之。(语气助词) 余尝就老胥而闻焉。(语气助词)
《种树郭橐驼传》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焉尔,语气助词,罢了)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语气助词)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语气助词,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非曰能之,愿学焉。(语气助词)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语气助词)
《苦斋记》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语气助词) 莫不族布而罗生焉。(兼词,在那里)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见其二子焉。(语气助词)
《当仁,不让于师》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忽焉,忽然。焉,词尾,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
割鸡焉用牛刀!(可译为“怎么”,表反问的语气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语气助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