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课题
第五单元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而且还要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这种影响需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从而教给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很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量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我国先后实施若干资源调配工程。这对我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能源资源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通过比较强调天然气作为能源具有的特点,来突出它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意义。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在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调配原因的基础上,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具体分析和概述,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材运用大量资料,介绍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强调西气东输不仅仅是一条输气干线,而且为沿途各省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真正体现了西气东输工程不仅实现了“东、西部双赢”,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案 例 原因 西 影响
气东输 目 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 消 不 平 衡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东 西 部 协 调 发 展
油气开发重点转移
东部经济社会、环境改善
第一课时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
1
宁德市《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课题
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难点: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原因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
1.课前各班分小组自主探究源于该课时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 2. 通过课前导学案复习与该课时地理课程相关内容及预习该课时地理课程内容。 3. 通过课内导学案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导学案自主学习,独立复习、预习重要知识点。
2.借助课内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重点问题和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归纳。 3.课前自主探究源于该课时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加深对地理内容的理解,拓展知识面。
4.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易错题、易忘知识,及时整理在导学案中。 【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知新】布置[课前预习学案]:
一、课前各班分小组自主探究源于高中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二、复习及预习内容
复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预习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教学过程】分发课内探究学案。 【导入新课】材料导入
[学情预设:先让学生看“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及流向图”
然后再展示“中国油气等资源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城市分布图”通过对初中区域地理相关知识的再现,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仔细地观察、比较,按从世界到中国由远及近的顺序,从整体直观感知资源区域流动的方向和初步感知资源调配的必要性]
2
宁德市《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课题
(从资源的分布和消费来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存在着必然性)
合作探究一:油气管道建设的区位条件 阅读材料1:
材料一 教材P82图5.1 西气东输线路示意
材料二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12月14日出席了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该天然气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期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 【讨论与活动】
西气东输油气管道建设的区位条件?
我国西部和中亚油气资源丰富;管道沿线地势起伏较小,工程施工较容易;沿线地质较稳定,地质灾害较少;沿线多经过城市,市场消费量大;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大。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