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人口与环境人口容量
十、城市化
十一、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1.人口增长 2.人口构成 3.人口分布与迁移 4.环境人口容量
1.城市的基本特征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3.城市体系 4.城市化进程 5.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1.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现代农业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名称和分布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人口政策
◆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组成
◆世界六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名称与位置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含义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与分布
◆我国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
◆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与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的人口分布特征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城市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城市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水田农业、旱作农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阐明某人口稠密区或稀疏区的形成原因
◆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据图表,说明两类国家不同的人口问题。
◆利用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原理,阐明某地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关系
◆分析某地城市化进程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根据案例说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农业区位的变化
◆根据案例归纳现代农业的主要
◆根据图文资料,发现某一地区面临的人口问题,预测人口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人口措施 ◆分析不同区域人口容量差异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
◆从某区域地形、地貌、河流等要素,解析城市空间形态
◆对某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功能分区进行评价
◆评价某一区域的农业区位,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合理建议
1.工业区位及其变化 2.世界主要工业区 十二、工业区位3.高新技术产业与工业区
1.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2.第三产业的发十三、第三产业展 与经济发展 3.第三产业的区
域差异 4.商业区位条件5.国际贸易
1.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十四、地域文化 2.世界文化圈的
特点 3.中国的地域文化
内容要点
地中海型农业的区位及主要生产特点
◆世界主要工业
◆影响工业区位区的名称与分布 的主要因素
◆我国主要工业◆不同生产特点区的名称与分布
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
◆北美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的区位
◆我国东部沿海主要工业区的区位
◆三大产业的含◆影响商业区位义 的主要因素
◆国际贸易的含义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含义 ◆中国地域文化◆物质文化对环区的名称与分布 境的依赖性
◆世界文化圈的名称与分布
第四部分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考试要求
特点
◆分析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及其生产特点 ◆根据案例说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工业区位的变化
◆分析某一高新技术区的区位优势
◆评价某一区域的商业区位优劣 ◆比较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异同
◆判断某地第三产业的特色部门,分析形成条件
◆根据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找出能够判断该区域所属中国文化区或世界文化圈的依据
◆评价某一区域的工业区位,提出该地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并提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
◆分析某一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阐明该区域产业优化与其产业发展条件之间的关系
◆从自然地理角度解析某一地域的建筑、服饰、习俗、饮食等文化现象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根据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针对某一具体情景,提出相应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议
综合应用
1.遥感 ◆“RS”“GPS”◆遥感技术、全2.全球定位系统 “GIS”对应的中球定位系统、地3.地理信息系统 文术语 理信息系统的主
要功能
五、考试方式与时间
本考试为闭卷书面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20分。
六、试卷结构
1、题型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两大类。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综合分析题共80分,以填空题和简答题为主。
2、考试内容比例
认识宇宙(10%~15%),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40%~45%),人文地理环境(40%~45%),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5%)。
七、样题
一、选择题
1.右图中,太阳大气外部喷出的红色火焰是( )
A.黑子 C.日珥 【答 案】C
【行为目标】掌握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知识内容】地球在宇宙中/太阳系
2.下列四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哈尔滨
B.上海
C.北京
D.海口
B.耀斑 D.太阳风
【答 案】A
【行为目标】掌握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知识内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 3.下列岩石类型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答 案】D
【行为目标】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知识内容】岩石与地貌/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4.世界四大渔场中,其形成与涌升流有关的是( )
A.秘鲁渔场
B.北海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北海道渔场
【答 案】A
【行为目标】基本认识地理环境演变、发展的规律。
【知识内容】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 )
A.表层海水比常年高 C.底层海水比常年高
B.表层海水比常年低 D.底层海水比常年低
【答 案】A
【行为目标】基本认识地理环境演变、发展的规律。 【知识内容】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6.主要分布在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答 案】A
【行为目标】分析、比较和归纳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知识内容】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7.下列叙述中,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 )
A.夏秋多,北方多 C.夏秋少,北方少
B.冬春少,北方少 D.冬春多,南方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