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通道。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⑦ 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每个150m左右应设车辆互让处。 ⑧ 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⑨ 道路的线性、断面等应与整个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 ⑩考虑为残疾人设置无障碍通道。 5.居住区停车场设施的规划设计
a. 服务对象:居民私人停车场、区内的各类设施的服务停车、通勤车、来访车、出租车、其他外来车辆的临时停车
b.服务车种:自行车、摩托车、汽车
c.停车形式: ① 室外停车、室内停车、路上停车、路外停车
② 依据停放的时间段、停放的车种的类型选择停放方式 ③ 白天、短时间或非机动车停放:室外、路上停放
④ 夜间、长时间或机动车停放:室内、路外停放
d.车辆尺寸和车位尺寸:
车辆 总长 总宽 总高 1.6 1.8 1.8 2.0 (简图)
停车方式 停放方式 前进停车 垂直式 后退停车 平行式 前进停车 6.0 2.8 微型车 15%,1:6.67 小型车 12%,1:8.3 直线坡道 曲线坡道 2.8 7.0 4.2 4.0 垂直通道方向尺寸(W) 平行通道方向尺寸(L) 通道宽度(R) 6.0 2.8 6.0
e.住宅底层的停车
微型车 3.5 小型车 4.8 — 竖向设计 细节:满足坡长、坡度要求 加缓和直线段 设置竖曲线
八、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规范上的细节)
1)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遮阳、隔声、防风防尘、杀菌防病 2)居住区绿地的组成与标准
组成:公共绿地,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如居住区公园、游园、林荫道、住宅组团的小块绿地等
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指居住区内的学校、幼托、医院、门诊所、锅炉房等用地内的绿化 宅旁和庭院绿地,指住宅四旁的绿地
街道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种道路的行道树树池等绿地 3)居住区的绿地指标:平均每人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地率所组成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分别达到:
人均 住宅组团不少于5㎡/人 绿 新区不低于30%
绿地 居住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 地 面积 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 率 旧区改建不低于25%
4)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1)根据居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形成完整统一的居住区绿地规划系统,并与城市总的绿地系统想协调。
(2)尽可能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以节约用地。对建设用地中原有的绿化、湖河等自然条件要充分利用。
(3)应注意美化居住环境的要求。
(4)居住区绿化是面广量大的工程,不应追求名贵的花草树木,应以价廉、易管、易长为原则,绿化可以草地为主,树径不宜过小,宜在10cm以上,在居住区的重要地段可少量种植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和地方特色的花木或大树,使整个而居住区的绿化环境能保持四季常青的特色 5)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
1)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1h㎡左右)、居住小区游园(0.5h㎡)、小块公共绿地 2)公共建筑或公用设施附属绿地 3)宅旁和庭院绿地 4)街道绿地
九、居住区市政设施的规划布置
1)供水系统
a.供水量:居民生活用水、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水、绿化用水、环境清洁用水和消防用水 分类供水、分压供水、分质供水
b.供水设施(水箱与泵房):对水压不稳定、用水周期性强的进行调蓄 多少建筑面积的公共服务设施设重水? 泵房:一般100—300m,消防与给水泵一般分设 水箱:容量一般在最高用水量的20%—30% c.管网:干管一般环网、两处与外部市政管网连接 管径,200—300mm
2
2)排水系统:污水与雨水排放系统
a.排水量: 污水,给水量地80%—90%;雨水,一年的重现期、径流系数; b.排水设施
污水:一级处理(化粪池)、二级处理(污水处理站);直接排入城市管网,自设处理厂 中水系统,是否冲厕;一般85%的污水处理,85%回用 雨水:排入水体或是城市雨水管网 3)供电系统
a.用电量:建筑用电和户外照明 b.供电设施
变电所(箱):120平米变电室——10万平米 6平米箱式变电——2-3万平米
开闭所:300平米开闭所——50-60万平米(双回路供电) c.供电线网
4)通信系统:电话、邮电、有线电视和数字网
信息服务、宽带多媒体、电子付费、远程办公等功能 光线终端机房、电话亭、信报箱等 5)燃气系统:
a.供气量参照城市用气额定确定(小时定额*不均匀系数)
b.供气设施: 气化站—液化石油气,供应范围1-2km,用户1-2万户
调压站—天然气,服务半径0.5-1.0km,一般规模建筑面积6平米,建筑间距 c.供气管网:高、中、低三级供气 6)热供应系统
a.供应设备: 城市热电厂、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区域集中供应系统 以住户为单位的独立供应系统
热力站,连接供热二级管网,实现热能转化为居民供热;新型热力站有加压功能; 面积一般100—200m,可以服务15万m建筑,可以室内布置 b.供应管网:主干管宜直、短,宜布置在车行道以外。 7)消灾与环卫系统
消防:消防道路力求短捷畅通
高层建筑应设环形消费通道,如有困难,可以沿建筑物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宜小于3.5m,距建筑宜大于5m,净空不小于4m 其下如有管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辆的压力
人防:居住区人防规模一般按照居住建筑面积的2%设置
环卫设施: 公厕1000—1500户,设一处公厕,面积不小于30—60平米 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面积2—3m
2
2
2
垃圾转运站:建筑面积不宜小于100平米,距住宅不小于5米 8)工程管线综合:不同的敷设方式
综合原则——整体规划,远近结合;地下敷设,避免交叉,与道路平行布置 避让原则——压力让重力,小管径让大管径
易弯让不易弯,临时让永久,新建让永建 小工程量让大工程量,检修少的让检修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