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5年天津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8 2:51: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根据下面表格,回答第91~95题: 上海市人口与经济数据(2001~2004) 项目 单位 年份 2001 1,301.37 956.66 855.72 2,462.57 61.68 1,409.85 991.04 5,349.53 182.47 1,601.79 551.86 389.2 391.42 2002 1,304.43 961.02 851.21 2,902.2 71.58 1,582.5 1,248.12 5,126.22 200.95 1,952.05 651.28 415.73 450.41 2003 1,305.46 1,018.59 847.25 3,360.21 75.8 1,754.39 1,530.02 5,649.93 204.41 1,977.59 762 386.24 564.37 2004 1,306.58 1,070.62 836.21 3,688.2 78.5 1,847.2 1,762.5 5,919.35 206.75 1,964.83 844.15 365.01 593.11 人 口 和 劳 动 力 年末总人口 市区人口 职工人数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基本建设 更新改造 建筑业 万人 万人 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各 项 投 资 总 产 值

91. 2003年上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

A. 32988元 B. 25740元 C. 39600元 D. 18009元 92. 根据上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2年上海市人口增长率高于2001~2004年市区人口年均增长率

B. 2001~2004年,上海市职工人数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市区人口年均增长率 C. 2001年以后,上海市下岗人员呈逐年递减趋势 D. 2001~2004年,上海市农村人口呈逐年递减趋势 93. 2001~2004年,上海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率排列顺序为( )。 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D.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9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01~2004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并不都呈递增趋势 B. 2001~2004年,上海市农业总产值都呈上升趋势 C. 2001~2004年,上海市更新改造产值非常不稳定

D. 2004年建筑业的年增长额低于2002年更新改造产值年增长额 95. 下列各项比值最大的是( )。

A. 2003年建筑业投资产值与2004年固定投资总额的比例 B. 2004年基本建设投资产值与2001年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C. 2003年基本建设投资产值与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 D. 2002年更新改造投资产值与2004年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21

三、根据下图回答第96~100题:

96. 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最高的年月份为( )。 A. 2003/10 B. 2004/04 C. 2004/05 D. 2004/11

97. 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在145点以上的高景气运行的年份为( )。 A. 2004/04以后 B. 2004/11以后 C. 2003/10以后 D. 2003/12以后 98. 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2003年2月后,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呈持续走高趋势

B. 2004年1~6月份,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呈现“高位震荡”的发展趋势 C. 自2004年1月份起,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呈上升态势 D. 自2004年4月份后,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持续呈下降趋势 99. 我国电子工业效益摆脱低迷状况的分界点为( )。 A. 2004/11 B. 2003/03 C. 2004/04 D. 2003/12 100.从上图可以推出的结论为( )。

Ⅰ. 电子工业的增长景气曲线与效益景气曲线趋态一致 Ⅱ. 2004年电子工业经济效益呈现近几年最好的态势 Ⅲ. 2003年4月份效益景气指数在近两年来为最高点 Ⅳ. 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最高时,效益景气不一定最好 A. Ⅰ、Ⅲ B. Ⅱ、Ⅲ、Ⅳ C. Ⅲ、Ⅳ D. Ⅱ、Ⅳ

22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1. B 2. A 3. B 4. C 5. D 6. C 7. D 8. D 9. A 10.A 11.B 12.A 13.D 14.B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21.C 22.C 23.D 24.B 25.D 26.E 27.A 28.A 29.E 30.B 31.C 32.A 33.D 34.D 35.E 36.B 37.B 38.A 39.A 40.C 41.A 42.A 43.C 44.C 45.C 46.D 47.B 48.B 49.B 50.B 51.C 52.D 53.A 54.C 55.A 56.B 57.C 58.B 59.A 60.D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 一、选词填空

1.B[解析]“病症”指症状;“病征”指病的征兆;“干涉”具有贬义色彩;“虽然”表转折;“即使”表示让步。

2.B[解析]“演化”是演进、变化的意思;“充足”指多到能够满足需要;“充分”是指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形势”指事物发展的状况;“态势”指状态和形势;“侧目”指因恐惧而不敢看。

3.A[解析]“确立”较“建立”的肯定程度更强烈;“剥落”较“脱落”与各自的结合物结合程度更紧密;“贯注”强调时间上的连续性;“灌注”强调空间上的充实性。

4.C[解析]“扩大”使范围、规模比原来大;“扩充”指扩大、充实;“邻近”一般指(地理位置)邻接、相近;“临近”指(时间上的)到来、接近。

5.C[解析]根据第二句中的“将”可推断本句应是假设关系,只有C项符合,将C项代入文中,可知符合文意。 二、语句表达

6.D[解析]D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生物入侵”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词范畴,而“物种”属于名词,故应选D。

7.B[解析]A项成分多余,C项缺少主语,D项动宾搭配不当,故正确答案为B。 8.D[解析]A项语义重复,即“非常”与“至关”重复;B项应为“张洁和王强因上课时说话,被教师叫到办公室去了”;C“志趣发挥”搭配不当。故正确答案为D。

9.C[解析]A项句意前后矛盾;B项“全世界”和“南非和津巴布韦”矛盾; D项应将“曾”改成“将”。

10. D[解析]A项“跟自己‘看不惯’”搭配不当;B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将“的结果”删去;C项中的副词“都”使用错误,应删去。

11. D[解析]A项应将“大加”删去;B项应将“难道”删去; C项语义重复,应将“原始”删去。

12. C[解析]A项句意模糊,应将“超过原计划的30%~45%”改为“比原计划提高了30%~45%”。B项句尾所表达的意思与实际意思恰好相反。D项主语不一致。

13. B[解析]A项“关于”改成“对”;C项将“真是难以形容”删去;D项语义重复,将“人员安排”或“科室人员的配置”删去一个。

14. C[解析]A项“210辆消防车放弃休假”搭配不当;B项应将“所”删去;D项应将“关于”变成“对”。

15. C[解析]A项是句式杂糅;B项句意不明;D项修饰词与修饰对象搭配不当。 三、阅读理解

16. C[解析] A项错在“传统美学的哲学思考没有意义”,偷换概念,否定对象扩大

23

化。原文只是说“对美的本质问题作无穷无尽的哲学上的思辨性探讨,没有什么意义”。B项“心理学美学侧重于对审美对象主题及内容的研究”在文中没有依据,原文说“偏重于主体”,指的是审美者——人。对于D项,原文的意思是:在哲学的层面上概括地给“美”下一个定义,很难准确、全面;而在“美”这个词的具体运用中,“美”的意义并不玄奥,是约定俗成的。文意说的是如何界定美的意义,而不是如何审美。

17. B[解析] 上下文是在论说美学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泛淡西方的审美风气。 18. D[解析] 错解指代对象。原文中“这种深入的研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分解性研究,D项理解为“现代西方美学对艺术美一致性的研究是深入的”,与文意不符。

19. D[解析] 哲学所面对的也只是部分问题,不能推出“只能??”的结论。 20. C[解析] 这道题的答案依据,应该从该空后面的材料中查找,可以查找到这样一些信息:太阳的高温使日冕层向外膨胀,使日冕层中等离子中的带电粒子高速向行星空间运动。再比较这四个选项,应该可以得到正确选项。

21. D[解析] 应该说A、B都只说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意思,而C项把充分条件说成了必要条件。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关键是看其在文中起何作用,这就是说要比照该句和前后其他各句的关系。这样一看,画线部分的句子是对上面的句子“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的进一步诠释,前后之间是顺承关系,即“太阳风引起地球磁场变化的”具体结果就是——“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得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可见,这个句子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太阳风”破坏“磁场”形成“磁层”。引号引住的三个概念缺一不可。这样一比较,正确答案则只能是D。

22. B[解析] B项所说“其温度极高,可达15000摄氏度”的“其”在这里是指代“太阳”,而在原文中是指日冕层。偷换了概念。

23. A[解析] A项将可能说成了必然。 24. D[解析]不满的对象是“明知应加斥责、诛伐??高明状”,这也就是“对”这个介词所管的对象。

25. C[解析]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的重要性,A、B两项只是作为论据来说明这个观点,D项在文中没有涉及,故选C项。

26. C[解析]“面向未来是教育活动自身规律所决定了的一种内在特征”是该段文字的中心,由“内在特征”可得是在讲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性。

27. B[解析]画线句子包含两个方面:诗人的作品一方面是要记录人类的心灵和同情、牺牲以及忍耐的精神;另一方面是要帮助人类升华精神世界。A项观点错误,C、D两项观点片面,只有B项包含这两个方面。

28. B[解析]该段文字主要是讲威尼斯的河多、船多、桥多,“刚朵拉”哪儿都能去,这就是其别致的地方。A项只是其中一个方面,C项在文中没有被提及,D项错误,威尼斯没有汽车,只有水路,故D项包含“陆地交通发达”的观点是错误的。

29. D[解析]该文字主要是说高新技术抗御“灾害”的功能不健全,有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危害性。故“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是指高新技术因抗御“灾害”功能不健全而产生的“危害性”。

30. C[解析]该段文字的中心是高新技术的“绿色化”,即减少公害,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作用,由此判断,只有C项符合。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31. C[解析]?4?16104044872814其中分子遵循如下规律:?,?,?,?,?93693633693693624

搜索更多关于: 2005年天津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的文档
2005年天津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igl30c89m6gjog0oafe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