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哼唱音乐主题。
八、出示图形谱,听A部音乐用手指划出图形。
九、分小组探究双响筒、铃鼓、手鼓和大鼓如何为音乐A部伴奏。(注:一开始做的四个动作分别配上一种打击乐器,哪种是最合适的?) 十、小组做展示,评价。
十一、播放音乐,全体学生分工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和舞动彩带表现音乐。 第2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花之圆舞曲》的欣赏过程中充分体会作品的美感,享受音乐美所产生的愉悦感受。 2、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从中体会圆舞曲共有的特点以及该作品特有的韵律特点(音乐的自律);教学重点:感受《花之圆舞曲》的韵律,体会作品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从音乐的“自律”到“他律”,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由正确感受到自然表达的提升。 教学过程:
一、三拍子的节拍韵律:圆舞曲共性的感受与表达。
1、入境欣赏,动作体验 师:随着音乐轻轻地摇摆 【播放音乐】
师:第一组的同学请上来,我们围成一个圈,其余同学继续摇摆。我们跟着音乐节拍走,然后换方向,好请回位。第二组上来??第三组上来?? 2、圆舞曲节拍感受与表现。
师:音乐是美妙的,其实音乐和我们生活当中许多事情都是相通的,大家来看下面一组 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与你听到的音乐又有什么联系呢? 【点击幻灯片】 生:我发现这些图片全是圆形的。 师:那与音乐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我觉得音乐很圆润,有点像圆舞曲。
师:圆舞曲是一种跳舞用的音乐,是三拍子的,给我们一种旋转的感觉。你能不能用你的身体表现圆舞曲旋转的感觉,你来试试。 师:下面请跟着音乐转一转你的身体,可以转一转腰,肩膀,手腕?? 【播放音乐】
师:同样是转动身体怎样才算表现出了三拍子的韵律,比较一下我做的两种动作,动作不仅仅可以表现旋转还以表现出韵律来,我们再来试。 师:这说明你们对节拍的感觉非常敏锐。可是你们知道吗,圆舞曲之所以有这种旋转的感觉不仅仅来源于它三拍子的节拍,在它的旋律中是否也蕴含着这种圆的旋转的感觉,我们来听听下面一段旋律。 二、第二乐段:《花之圆舞曲》中的特有韵律的感受与表达。 1、旋律线条的韵律(第二乐段主题1)
师:你们可以随着旋律自己画画旋律线条。看看你们画的是不是这三条旋律线。这个线条有些很圆润很长,也有的转个小圈,有的高,有的低,你们能用身体表现出这样的线条变化吗?我们来试一下。 【出示旋律线的课件】
2、节拍重音变化产生的韵律(第二乐段主题2)
师:其实圆舞曲的变化还不仅仅来源于节拍、旋律,还有更多,想不想再深深地研究一下? 3、小小舞会:自我表达的演练与提升
师:我请几位小绅士去邀请你的舞伴上台来。下面我们的小绅士先拉成一个圈,女生在外面再围成一个圈,男女生面对面。来,男孩子伸出左手,女孩子伸出右手,我们来练习一下最后那个动作。准备,面对面!
师:这是第一次练习,下面同学你认为谁跳得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然后再组织舞者练习,观者、舞者都有自己的思考与表达,在交流与练习中提升自我对作品的理解) 师:这一次跳得怎么样(掌声),这一次跳得很棒,今天的舞会非常的成功 四、作品的完整呈示与欣赏。
师:刚才我们听了一段好听的圆舞曲,它的名字叫做《花之圆舞曲》,一起读一遍。 师:简介作品及作曲家【出示《胡桃夹子》相应图片资料】 师解释曲式结构【配合相应的音乐片段】:引子 ABA 尾声
21 / 22
师:想不想从头到尾感受一下这首乐曲,我们分工,A段就台上的同学来表演,B段就由我们坐着的同学来表演,该拉小提琴的拉小提琴,听到了属于自己的旋律请及时作出反应。 五、总结下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