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中期小结
时光匆匆,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自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程开课以来,我的眼界得到了进一步地开阔,老师讲得内容很丰富,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可以说再次让我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做了极为细致的了解。
其实,我感觉这个课程与本科时候所学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更为详细的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也会涉及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但内容其实并不是很深入,而我感觉这学期的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课程讲得内容更为细致。
二、从电影角度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我所选的话题是“从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自认为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新颖的,很少有人做这一方面的研究,因此,我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搜集了大量关于中西方的电影,并选了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中西方电影的区别。
可正像老师您说的,我的讲演有点儿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理论做支撑,显得有点空洞,其实,我是查了很多资料的。
当然,这个课题确实有点儿大,我选择的范围也有点儿宽泛。 1)首先,我从地理因素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引申到电影产生差异的原因,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中方:中国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与世隔绝的状态,使中国在久远的传统中沉淀了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的思维方法,形成一种保
守、缺乏开放的意识。所以,中国电影的内容的选材就相对限制、古板,通常以真人真事改编为主,以现实来表达主题。
西方:西方自古以来便对外交往甚密,长期的对外交往铸就了西方人开放的思想,因此在电影选材中,西方电影喜欢标新立异,极富冒险精神,以超自然的科幻故事来表达主题。
西方人崇尚自我,赋有冒险精神和挑战勇气。在西方的电影中的主人公往往喜欢冒险和挑战,且并不回避人的欲望和本能。
中国人非常注重伦理道德修养。在国产电影中,同样是英雄美女,英雄在人格上多半是道德楷模。
2)在电影叙事上中西方电影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一些电影,在表达情感时候经常会用景物来做铺垫和衬托,靠景色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及当时环境的氛围。这似乎有点传承于宋朝的人文画和古代的一些借景抒情的诗歌。
而西方的电影更多是靠人物细腻的表情来刻画人物的情感。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更注重自然的规律,而西方则更注意自我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侧重于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文化把自然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对象,作为想象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探究的对象,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从而也造成了谦虚谨慎、含蓄内敛的文化品格,更使得景物描写成了中国电影中的一种特色。
西方更为崇尚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和保护,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
又因为西方自由的教育模式,使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战,大胆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掘进的思维方式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方式去达到目的、争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率直、豁达,具有刚硬的文化品格。在电影中,西方人细腻的表情变化成为衡量一个演员的尺度。
3)之后我又从鬼片的角度比较中西方电影的差别。
西方人大多信奉上帝,认为人死了之后只有两个地方可去,天堂和地狱,人与神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界与人与神之间的鬼不是不存在的,就算我们常看到的人变青蛙之类,也是巫术,仍是可操作层面的人类的事情,与神无关,所以他们根本不相信有鬼魂这一说。
就算有点新意的《人鬼情未了》,里面的鬼也只是心愿未了,晚几天,等办完事再上天堂。不过Nicole Kidman的另一部影片《小岛惊魂》算是一个例外,总算是人鬼殊路,阴阳相隔,不过人与鬼好象相处得还不算太差,并没有我们常见的鬼害人,人捉鬼的情节。西方的鬼多数是吸血鬼、僵尸。
中国鬼片讲究的是发自内心的恐惧,以离奇的情节、诡异的气氛取胜。受佛教的影响,中国人相信轮回转世。因此,中国电影中多出现鬼魂,让人感到阴森恐怖。
我所展示的差不多就这些内容,从中我们也能看出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我真的是搜集了很多资料的,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中西方狗文化的差异
1)另外,张艺敏学姐讲的有关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其实,我一开始选题的时候,就打算从谚语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狗就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当然,张艺敏学姐选材角度就比较好,因此,她的展示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是我望尘莫及的,不过,我也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比较狗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狗在汉语里往往包含着贬义,而在英语里却常常带着褒义。 在西方文化中,狗有着man’s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之美称。我们还惊奇的发现,除了狗之外,大多数的家畜动物都有和其名字不同源的表示其肉的单词。比如羊sheep,其肉是mutton;牛是cattle,其肉是beef;猪pig,其肉是pork;狗是dog,却没有狗肉这一对应的单词,西方人不但不吃狗肉,连“狗肉”都从来不说,由此可见狗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在英国社会里,狗经常是与人相提并论。英国人通常这样讲话:“I have got two dogs and two daughters.”(我又两只狗和两个女儿),或者你会看到这样一个招牌:“Children under 5 and dogs must be carried through the gate.”(五岁以下的儿童与狗须从此门过),你也会经常听到这样的生活用语:“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as faithful as a dog”(像狗一样忠诚), “I am a lucky dog.”(我是一个幸运儿),“help a lamb dog over a stile”(助人渡过难关),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He
相关推荐: